社會議題

港人要優先 不限於奶粉!

近年的香港社會,為民主、為電視、為奶粉、為學位、為住屋、為生存空間,為很多事折騰。以前沒想過的資源缺乏問題,今日竟在香港出現。

 

這種透不過氣的感覺,催生保護本土人、推動「港人優先」的思潮崛起。近來回應此思潮的相關政策,包括應對大陸客來港搶購嬰兒奶粉的「限奶令」、賣地予發展商時加入「港人港地」條款,以至保障北區本地兒童不被雙非童「打尖」的原區升讀小學措施。但這些政策都來源於港人極度憤怒,而令港中矛盾演變為文攻、甚至肢體衝突後,政府慢幾拍而推出的行政措施。

 

從梁特首新一份施政報告看來,香港政府的大方向仍是面向「祖國」,皆因大陸機遇處處,推動一種「既然香港這麼窘迫,何不返大陸?」的思維,從他在中段援引的青年人按樓,再北上創業的例子可見一斑。但相信不少讀者讀過梁特說的故事後,都與筆者有同一個問題,我們香港人,為何不能優先考慮在香港紮根,再衝出世界?

 

這裏筆者想談的港人優先,不只在買樓買奶粉可以先於外地人,而是整個社會,都需要開拓屬於這個城市的發展方向,諸如台灣一直投資發展的高科技產業。政府有責任培養土壤,讓香港成為有自己特色的地方,讓認同香港的價值、熟悉這個城市的香港人,可以優先在這裏發展。而非像現在一般,整條街都是藥房金舖,畢業生要不投身商界,當金融界的齒輪,就是靠口材當售貨員。

 

筆者認為,這樣才可真正讓港人重掌這個城市的脈絡,而不是讓遊客牽著走,保護本土特色,才是「港人優先」的真諦。 以上才不免是老調重彈,但從梁特的施政報告來看,大部份篇幅旨在增加福利開支,經濟規劃欠奉,政綱提及的重振工業失蹤,未知會否淪為口號,還是等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