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敢批港聞

清拆布市場窒礙時裝業 政府自打嘴巴

主持:李穎珊

【文字版】

港府8月宣布將清拆近37年歷史的欽州街臨時小販布市場 (俗稱棚仔),以騰出空地興建200個居屋單位。事件引起布販及多名聲援者不滿,包括大專院校設計系學生,他們發起聲援行動,希望政府保留「棚仔」,並訂為正式的零售布販市場。

其實政府決定清拆「棚仔」時,並沒有為布販想出完善的安置方案,只打算撥出各區空置攤位予他們繼續經營,或讓他們交還小販牌以領取8萬元特惠金,「棚仔」特色在於他們集中於同一地方,方便買布的人摸布,當他們分散於不同地區,就失去了「棚仔」的特色。

「棚仔」一直為學生尋找設計靈感的勝地,亦以低價售賣布料,如其他店舖的西裝布料約3000元一碼,「棚仔」攤檔只需30元一碼,大大減輕了學生的經濟負擔,能鼓勵他們創作,有助培育新晉設計師。清拆「棚仔」除了影響布販生計,更使香港的設計業及布業萎縮。在今年的施政報告,政府曾表示要在發展香港時裝業,推廣本地設計師和培育時裝企業,政府剛於7月成立時裝業諮詢小組,但8月就宣布清拆「棚仔」,扼殺布販生存空間,有人就質疑「沒有布料,設計師如何做衫?」政府的決定確是自打嘴巴。

深水埗區內有大量空置地盤,鄰近的長沙灣也有多幅土地被規劃為房屋用途,如佔地近三公頃的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可建3350個居屋單位,「棚仔」空間遠比其他地盤為小,最多只能興建200個單位,對房屋供應沒有太大的貢獻。政府與其清拆「棚仔」,趕絕布販,使設計業和布業不進反退,倒不如花時間於發展其他丟空已久的地盤,或想出其他增加土地供應方案,才能同時發展設計業和解決房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