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一段商場保安員哀求小販「畀條生路我行」的短片,但見該保安員無法勸走小販,只好以90度鞠躬向小販「求情」。
事發地點是上水廣場連接港鐵站的行人天橋,屬商場範圍,食環署管不著,所以由商場保安員出馬勸喻小販離開。
在貧富懸殊社會,小販具有特殊象徵意義,他們被視為社會上弱勢但自食其力的一群,執法者拘捕小販,往往會讓人覺得政府在壓迫卑微地掙扎求存的人,極易引起公憤。
香港偶爾有食環署人員因圍捕小販而引發路人聲援之事,大陸城管人員抓小販也不時引起衝突。2010年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甚至60多年前台灣「二二八事件」,也是由抓小販觸發。今天香港貧富懸殊極嚴重,民怨到了臨界點,當局抓小販的潛在風險也相當高。
上述短片之所以令人動容,並非食環署「欺壓」小販,而是商場保安員在驅走小販過程中,顯露了自己同樣「卑微」的社會地位。香港產業單一化,只重金融地產,工種狹窄,保安業幾乎成了多數打工仔的最後歸宿,但這行業工時長、收入少,未必足以養家活兒。短片裡那位保安員的哀求動作,可能是苦肉計,但也可能是肺腑之言,他若無法成功趕走小販,或許工作難保,有失業之虞。
近年不少港人有意移民台灣,不僅因為當地「同文同種」,更因為「生路」甚多,找不到工作,可以租個小店面,或擺地攤做點生意,即使在城市活不下去,也可到鄉間耕田種菜;不像香港,店鋪租金如天文數字,做小販則被政府趕絕,失業便無「生路」可言。這短片令很多港人感同身受,因為它是一幅活生生的香港風情畫,反映了打工仔「退無死所」的真實處境。
《香港評說》 馬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