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由金融市場開始】在民主制度國家如美國,理論上每一個普通美國人有可能選到總统,但即使在一人一票的制度下,如果沒有了勢力人士(即是指富可敵國的金主)在後面作支持,此人基本上可以說是全無機會成為總统。
原則上,美國只有兩大利益集團,分別是代表紐約華爾街「金融佬」的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或者是代表南部德州「石油佬」的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兩派背後會不會還有「超級大佬」,即便有亦不出奇。有人說是美國真正的「揸Fit人」其實是猶太人(Jews),亦有人指出蘇格蘭(Scottish)、愛爾蘭(Irish)甚至是意大利(Italian)幫派,或多或少是具一定的影響力。
不少人可能亦知道,很多歷屆美國總统都是做過參議員又或者是州長。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美國人過不到這一個基本門檻的話,亦沒有人會看中你,做得到參議員或州長,亦暗示那位仁兄並非等閒之輩(可能是富二代、或者是有過人之處、又或者是一早已做了金主的「馬仔」)。
到了選舉的中後期,兩黨會分別會派出一個人競逐總统。有一點好肯定,這兩名總统角逐者一定代表「金融佬」或「石油佬」的利益。實話實說,金融佬或石油佬一定不是開善堂之輩。
圖為克林頓(Bill Clinton),亦即1993-2001年的美國總统。雖然任內涉及性醜聞,但此君亦算是一名很成功的美國總统。任期內經濟繁榮,而且美國亦罕有地錄得財政盈餘(Fiscal Surplus),毫無疑問,是因為背後的莊家和金主們的支持,再加上克林頓是「食腦」之輩(當然老婆希拉利能夠顧全大局亦是一個重要因素),亦是其渡過彈劾(萊溫斯基性醜聞事件)的主要原因。
金融大莊家及亞洲金融風暴
美國為主的巨型金融機構或對沖基金,或多或少在主導(或影響著)全球的金融市場。當年令不少亞洲國家陷入貨幣及經濟危機的亞洲金融風暴(Asian financial crisis,1997年至1998年),其中一個推手相信是一班巨型美資的對沖基金。有傳當年包括索羅斯(George Soros) 的「國際大鱷」,在各東南亞國家(包括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沽空股匯兩市,亦迫使這些小國「投降」,接受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支援(實際上即被迫向歐美主導的超國家組織借錢)。當年即使是實力較強(外匯儲備較為豐厚)的香港和新加坡,能夠有力穩定貨幣但逃不過股市大幅波動的命運。
平情而論,出口活動高速增長所推動的「亞洲經濟奇蹟」,亦直接或間接地將亞洲的房地產及股市,在1996至1997年推至泡沫水平。因此隨即的金融風暴,其實亦可以理解的,只不過是股滙樓三市的調整幅度實在是「太恐佈」而已。
整個可以這樣去看,美資巨型對沖基金在昂貴的水平沽空亞洲國家的股票和貨幣,將之壓至極為低殘(Distressed)的水平。小國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被迫」向歐美主導的IMF借錢。在之後十年的經濟復蘇,東南亞諸國亦要向IMF還錢還息。有些國家可能被迫出售國有資產、裁減公務員及削減開支、開放市場予西方企業。事情是否這麼的巧合,則見仁見智。然而,筆者深信一個道理 —— 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太多的巧合。
《分析員的告白:一切由金融市場開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