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民憤的載體在哪裡?

繼立法會建制派議員聯署反對佔中外,香港8大工商界商會的代表,28日也發表聯合聲明,指佔中引入外圍(台獨)勢力,會損害香港穩定;他們又指責佔中以「暴力」衝擊現行制度,漠視法治,會擾亂社會秩序云云。

不明白這些人到底是真傻還是假呆。香港自八九年至今,出現過多次數十萬計民眾參與的抗爭行動,但建制派至今仍然「相信」,所有群眾運動都是由一小撮人、一小撮團體搧動而來,假若沒有那些來自港內港外的人搧動,香港就「天下太平」。他們從來不願承認,「民憤」才是令市民肯走上街頭的實質因素;假如民憤不足以推動市民上街,任政客和政黨聲撕力竭,都不會「搧動」到多少人參加示威。

上周十二萬港人參與支持香港電視的遊行,正是透過社交網站「串連」、網民互相通知而來,他們不用政治領袖呼籲、不需組織領導,幾天之間,便自行動員成為一個龐大的示威群體,其中最大的原動力,就是民憤。

如果2017年特首普選落空,或北京只給香港人一個假普選,意味戰後一、兩代港人在有生之年都難以看到真普選實現,也意味香港未來仍要在特權階級禁錮下長期沉淪,可能激發的民憤是難以估計的。

佔中運動只是一個「承載」民憤的載體,假如到時民憤大到連佔中都不足以「承載」,民眾還可以佔領政總、西環,遍地開花。即使沒有佔中運動,抗爭行動依舊可以透過網絡迅速動員。

8大商會反對佔中,其實本末倒置,他們如果怕香港「亂」,應該在「源頭」上消除民憤形成的因素;若8大商會一同「上書」北京,遊說「賜予」香港真普選,其威力可能比十次佔中還要厲害。

《香港評說》 馬偉佛

專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