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梁振英為何「大花金錢」?

無論你喜不喜歡梁振英,都很難不承認他這份施政報告在扶貧方面確屬大手筆,多項新措施均非一筆過派糖,而屬恆常開支,估計未來政府的經常支出會因此額外增加逾200億港元。

特區政府歷來均避免在社會開支上增加長遠財政負擔,這次透過資源重新編配方式,直接將錢送到草根家庭,無疑是一大突破。

香港貧富懸殊程度在全球名列前茅,官員理財觀念保守無疑是成因之一,但在政府背後其實還有其他結構性因素制約了財政用度。一方面,壟斷政經權力的大財團反對增加社會開支,以防成為加稅誘因;另一方面,北京對香港財政的看法比港官更保守,擔心增加開支會令特區財政惡化,最終成為國家負擔。

前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陳佐洱當年以「車毀人亡」論警告港督彭定康後,特區歷任官員亦誠惶誠恐,避免在社會開支上有太大舉措,引來北京疑慮。年前陳佐洱回憶這往事,仍強調「社會福利增長是剛性的,容易上,不容易下」,萬一經濟出現問題那怎麼辦?他又批評英國在走以前「大花金錢」,是要「收買人心」。

梁振英當選特首後,人們以為他會在社福政策上扭轉曾蔭權的小格局,但去年首份施政報告仍是蕭規曹隨,甚至有說法指北京安排曾俊華續任財爺,正是要「睇住盤數」,不讓梁亂花錢。

今年是爭取普選的決戰之年,情況特殊,維穩最重要。要維穩的首要對象當然不是較惜身的中產階級,而是最難掌握的草根群眾。身無定產的草根階層一旦「發窮惡」,將貧困壓力一股腦兒歸罪特區政府,到時和佔中運動等「合流」,後果可大可小。要「收買人心」,唯有學港英「大花金錢」了。

《香港評說》 馬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