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普教中專題
「因為我不想變內地人,因為我又不是內地人,為甚麼要說普通話呢。 推行普教中怎會等於消滅粵語呢?」
於2000年,課程發展議會在中國語文教育課程文件中指出,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即普教中,是教育政策的長遠目標。語常會的「普教中支援計劃」於 2008 年 9 月開始推行,斥資二億元支援中小學推行普教中。根據教育局於本年2月披露的數據, 計劃推行了5年多,共有一百六十間中、小學獲得資助。但是用普通話學中文,是否能夠提升學生的中文水平呢?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在1月10日的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普教中並非必要手段,又指普教中有機會令學生無興趣學中國語文。
葉建源:從前我是在中學教中文的,也算是教過普通話,關於普教中這個問題,我認為要非常小心。香港大學謝錫金教授的研究顯示,在某些情況下,用普通話教中文有其好處,但在更多情況下,會使學生喪失對學中文的興趣,因為學生是用一種陌生的語言學習和進行溝通。如果溝通失效,其實在幼童的階段,如果語境等等都未能配合的話,是會有影響的。我認為,目標應該是學好普通話、學好中文,如果有些學校有條件可以推行普通話教中文,但這是否必要地所有學校都要用普通話教中文呢?局方應該小心地衡量這個政策。
有小學生認同葉建源的看法,話普教中令到學生不習慣在堂上用普通話溝通。在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讀小六的黃智怡同學表示,觀察到身邊的同學因普教中而在學習中文上遇到困難。例如有些同學因不了解詞語的正確普通話讀音,而在朗讀文章時會出現口吃或漏字情況 甚至有學生和老師在語言上有溝通障礙,導致遇上難題時也不敢發問。
(在老師教授整個中文科的情況,你觀察到什麼現象?)學生黃智怡:老師用普通話作教學語言,其他同學通常需要老師多講一遍他們才會明白,而且他們有時很難去跟老師溝通,而老師亦聽不懂學生用廣東話說的內容。(那你看到同學面對一些只懂得講普通話的老師,他們會否不敢向老師發問,還是沒有困難?)學生黃智怡:他們會覺得有困難,因為他們一方面有語言上的溝通障礙,而且有時有些字眼不懂得如何讀出來,就會導致雙方都很尷尬,所以他們大部分都不太敢跟老師溝通。
另一位在柴灣角天主教小學讀小五的學生周詠欣,指用普通話學中文有一定難度,特別是拼音部分。
(你喜不喜歡用普通話學中文?)周詠欣:我不喜歡用普通話學中文,(為什麼呢?)因為我不想變內地人,因為我又不是內地人,為甚麼要說普通話呢。(除了這個原因呢?)因為說普通話很煩,因為很難講,又要拼音,又要說,又要把字連在一起,很煩。
有學生表示不喜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但亦有家長認同用普通話學中文有好處,周詠欣的媽媽周太指,普教中可讓學生多學一種語言,達到兩文三語。
(你贊成用普通話教中文嗎?)周太:我贊成用普通話教中文 。現在很多人都說普通話,到哪裡都有很多內地人。可能由初頭一年班已經開始接受咗,所以覺得沒問題。反而之後轉就好大問題。用普通話學中文的好處是可以多學一種語言,不好處我倒覺得沒什麼。
對於普教中的成效,以及推行的效果,有教師感到疑慮。聖馬太小學雖然未有參與語常會「普教中」計劃,但每級有2班其中一班則會用普教中,而另一班則用粵教中。於聖馬太小學任教了七年中文的區詩藝老師,前後用了數萬元報讀課程同去北京參加交流團,普通話語文基準試達3級。她表示,學校兩年前起安排以普通話教中文,起初她的確感到很大壓力,因為自己的母語是粵語,讀普通話時會有南方口音,備課時間比平常長很多。
區老師:因為始終我們香港人有南方口音,你說要講到好準確其實是難的,不過在教授上、知識上,其實香港老師也不差的。 (好害怕,)畢竟不是自己的母語壓力好大。唯有多備課吧,上課前將課文讀到滾瓜爛熟。第二年會比較好。
區老師指由於學校有部份學生為新移民,推行普教中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幫助這批學生學習。她指雖然課堂上用已改用普通話教學,但當遇到內地學生問課本外的問題時,她自己使用普通話時表達上亦會出現問題。
區老師:他們會問一些額外的東西, 或者有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要處理轉換問題。我腦裡用廣東話想,然後要用普通話講出來,又要想一陣子,究竟如何表達那個詞彙,就會出現困難,有時說錯了,內地移民學生會矯正我。我會跟他們說,我本身在香港進修,普通話裡可能有些字你會讀得比我好。
區老師指,小學生適應力強,可以很快適應到於課堂上使用普通話。由於普通話接近書面語,在寫作方面會有進步。但由於學生到3年班時要參與全港能力評估,中文的聆聽和說話只可用廣東話,不少學生不懂得將書面語轉為廣東話口語。
區老師:他們都習慣在堂上講普通話,我覺得這個是習慣上的問題,即使我教一年級班,起初可能不能適應,不太敢講,但到了學期尾,大家都習慣了可以在堂上講普通話。三年級用廣東話作練習,有時聽到他們說話時用了書面語,可能要看圖講故事時,有時不能在一時三刻轉換成廣東話。比如「我哋」他們會說成我們,這些都好常見。
區老師亦指,於師資問題上,教育局無規定普教中老師必須要符合甚麼資格。在聖馬太小學,有未通過教育局的普通話語文基準試或國家語委的普通話能力試的老師,被安排用普通話教中文。培僑小學曾參過過語常會計劃,在金錢及專業上曾受政府資助, 亦有派老師參加研討會。自2000年開始,培僑小學每級5班中有3班會使用普通話教中文科,家長可以在入學前為他們的子女選擇入讀普教中或者粵教中,校長連文嘗表示推行普教中是大勢所趨。
連文嘗:回歸後有個趨勢,無論學生將來的就業,升學還是生活,普通話的重要性提升了。通過普通話學中文在這方面對他們有幫助。嘗試(推行普教中)下,越來越多家長有訴求,普教中家長的人數越來越多。
他亦表示,坊間對於普教中政策會削減廣東話地位的說法荒謬。
連文嘗:我認為這樣說很荒謬,推行普教中怎會等於消滅粵語呢?這是很極端的說法,亦無事實根據。例如我們學校,我們推行了十多年普教中,但亦同時是十多年的粵教中,並沒有政策要消滅粵語,我們都知道其實粵語裡面保留了很多中州音,保留好多古音,這在我們學習古典文學時很有利。
反對普教中政策的「普教中學生關注組」,由學生自發在網上聚集,於本年二月成立,於二月起多次設街站作宣傳反對普教中。關注組表示並不反對學生學習普通話,只是反對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關注組成員留穎思表示普教中降低學生粵語溝通能力是他們最重視的問題,其次是普教中會影響本地教師的競爭力。
留穎思:我不認同這個政策,除了是沒有成效外,政府亦投放了大量資源,浪費了大量資源於一個沒有成效的政策。普教中除了浪費了大量資源外,亦影響了香港教師的「飯碗」,因為香港老師未必操流利普通話,若引入內地教師,有機會令香港教師飯碗不保。
到現時為止,教育局亦仍未就「普教中」的成效作出全面評估,亦未有明確指引規定何時要全面推行普教中。雖然「普教中」令到學生增加用普通話溝通的機會,但是對於中文水平的提升,就仍然有疑問。「普教中」的成果是好是壞,可能要等第一批「普教中」學生的公開試中文科成績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