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討論多時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修訂方案,當局會增加古洞北及粉嶺北發展區的發展密度,將可建單位數目由5.4萬個升至6萬個,銳意建造一個可容納17萬人居住的新市鎮,又會逆轉公私營房屋所佔比例,公、私營房屋比例則會改為6比4,以回應基層市民住屋需要,整個新市鎮則可容納17萬人。
政府仍會以徵地方式發展為主,但現有業權人可向政府申請補地價後自行發展土地,或與政府申請換地,但必須符合5個條件,包括地皮面積最少要有0.4公頃及必須在政府發展土地的時限內完成。至於原本規劃中只興建私樓的坪輋及打鼓嶺,則由於未有完善交通配套而暫時擱置。
發展局表示,逾614公頃土地只有333公頃可以發展,當中162公頃為私人土地,政府將徵用114公頃私地,興建公營房屋和公共設施,餘下48公頃即三成,將容許作公私合營。
為免有發展商提出司法覆核,當局會提出附有條件的「原址換地」,可說是「加強版」的新市鎮發展模式。當局容許一些已規劃為住宅或商業樓宇用地的業權擁有人或發展商,可提出原址換地,但必須符合5個條件,包括土地用途必須吻合;地皮面積最少要有0.4公頃及不能太不規則;如土地上有農戶及其他佔用人,業權人必須作出官地相若的補償;換地時限不能比政府計劃興建樓宇的速度慢;以及必須補足地價。發展商亦可在補地價後,自行發展該土地,興建私人住宅或相關發展項目。
整項發展計劃涉及1200億元公帑,包括動用410億元做基建發展,另外480億元建公共設施,收地賠償高達300億元,當中包括以較優厚的津貼賠償被逼遷的農戶和村民外,另以一般農地賠償價,向私人地主徵地發展公共設施和房屋。此外,當局亦需對受影響的約200個農戶,提供復耕安排。
至於坪輋及打鼓嶺新發展區,則由於未有完善交通配套,當局會暫時將有關地點剔出發展範圍,並撥入日後發展的新界北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