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窮遊大學校園徵文比賽生活文藝欄

文青遊推介:北京楊梅竹斜街 (專題報道參賽作品)

文/攝:陸浩熹125103

一般遊客來北京,大多都會選擇旅遊熱點,如長城、故官、頤和園等。年青一輩,可能會選擇文青格調的旅遊路線,如798藝術區、五道營胡同等,這回跟大家推介一個文青遊路線景點:楊梅竹斜街。

楊梅竹斜街平面圖。
楊梅竹斜街平面圖

上回提到,在北京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動作」是打開app看霧霾指數(詳情可看本人上一篇遊記:不只是窮遊:北京霧霾天的生活體驗)。當天打開app看天氣,整天都有藍天,那就一定要好好把握喔!在看微信的其中一個公眾號裡,被它的推送標題深深地吸引,決定到這條「文化街」探索一下。

先講一下地理環境,北京城街道橫平豎直,如果不是正東正西、正南正北走向的道路,則必在名稱中加一「斜」字,特別指出此為斜街;楊梅竹斜街,便為東北至西南走向。楊梅竹斜街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制京師全圖中註為楊媒斜街,傳說當時此街內住有一位巧舌如簧的楊姓媒婆,成全了很多好姻緣,故街以人名。光緒或者民國年間,諧音加字雅化為楊梅竹斜街。

楊梅竹斜街以前是一條「文化街」,清乾隆年間的東閣大學士梁詩正和現代文學家沈從文都曾經住在這條街上。上世紀20、30年代,大柵欄楊梅竹斜街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出版和書店街,民國時期的世界書局、正中書局、廣益書局等六大書局,都曾在這條街上飄散著書香 。

寧靜和優閒的街景
寧靜和優閒的街景

歷經百年滄桑後,楊梅竹斜街重新煥發「文化街」的光彩,各類極具創意的咖啡館、設計工作室、藝術畫廊等小店紛紛進駐。據人民網2015年9月中的報導,位於北京大柵欄的楊梅竹斜街有業態改造調整,將昔日小旅館變身文化節點 。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指揮部相關工作人員指,胡同裡被小餐館、小棋牌室擠得滿滿當當,不僅擾民問題嚴重影響市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更直接破壞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整體風貌。以小旅館為例,這是大柵欄地區一直堅決予以調整的業態之一,但多年成效不大,原因在於需求旺盛。如今,指揮部對小旅館的管理由打擊變為疏導,將旅社與文化相互結合,鼓勵文化主題酒店的開辦。以對楊梅竹斜街的業態調整為例,整條街引進的28戶市場主體中,主要是書畫工作室、創意咖啡廳、創意茶室、書店、傳統服裝設計及銷售等,同時拒絕37戶不符合產業升級要求的登記申請。

有別於798藝術區等熙來攘往的熱門文藝旅遊景點,楊梅竹斜街有著一份寧靜和優閒。當日我獨自拿著相機去逛,沒有叫賣聲、沒有推撞,悠然自得地過了一個下午。走在街道上,有很多文創工作室、藝廊、書店和極具特色的咖啡室,這裡的書店都是以精品書店為主,即店主是以個人偏好採購某一類型的書種。作為「好奇寶寶」的我,每一間有開的店都走進去轉轉。一進去,店主/artist都會有禮貌跟你微笑、打個招呼,你可以自由地「打書釘」。

精品書店
精品書店

 

以為去了澳門大三巴的模範書局
以為去了澳門大三巴的模範書局

邊走邊看,走進了一間以陶瓷和珠寶首飾為主調的藝廊,我被一隻以家具工廠廢棄木屑重塑的戒指吸引,隨即詢問店員有沒有這位台灣藝術家的資料及其他作品。在與這位店主交流中,她忽然用廣東話問我是不是廣東人,我回答我是從香港來的留學生,而她是在半年前從深圳來北京打工的小姑娘。對於一個留學生而言,在外地遇到「同鄉」是很有親切感的事。

她告訴我,楊梅竹斜街每一家店都具獨特色彩,也是北京人假日來「尋寶」的地方。所謂「尋寶」,很多人都是從社交網絡得知這個地方慕名而來,重點在於在這裡「打卡」,在微信朋友圈上po文,告訴「朋友」我能追上潮流、我也有來過這裡!另一類「真・尋寶」人士是她口中的富二代,他們多由司機接送,一進店看到作品,連介紹都不用,直接問「多少錢?」;當店員回答後,二話不說地說「特便宜,幫我包起它」,就這樣10分鐘也不到的旋風式到訪,就能覓得「心頭好」。但店員補充,富二代們即使不即場詢問作品介紹,回家後卻會上網尋找作品的藝術家和創作理念,再慢慢po朋友圈或邀請朋友到家欣賞作品。從她口中得知,比起「齋po相呃like」,她更欣賞富二代的用心。

以陶瓷和珠寶首飾為主調的藝廊
以陶瓷和珠寶首飾為主調的藝廊

她表示,比起其他有標榜藝術的旅遊景點,楊梅竹斜街也相對商業味偏淡,皆因租金較便宜,地理位置優越,所以很多藝術家都會選擇在此開studio順便作銷售的平台。她強調,銷量並不是在這裡開業的artist最關注的點,反而更著重與遊人交流。

打算到北京旅遊的文青朋友,可以考慮楊梅竹斜街為你們的景點之一,這裡可能會成為你的旅程變得不一樣的景點。順帶一提,在楊梅竹斜街附近的前門大柵欄步行街齊集旅客必買的手信,比起一般旅客常到的王府井大街人比較少,更散發著古色古香的味道,值得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