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敢批

救救海豚

新聞敢批 2014 01 27
救救海豚

主持:李偉欣

【文字版】救救海豚

《血色海灣》這套紀錄片記載着在每年9月到隔年2月,在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都會開放當地漁民獵捕沿岸洄游的海豚。漁民利用傳統的「驅趕漁法」,把整群海豚趕進狹小水域,再以長矛或金屬利刃刺穿海豚脊柱,牠們流出的鮮血將會染紅海水。又或是以漁網包裹海豚後拖到岸邊篩選,將外觀佳的海豚販賣至水族館,而剩下的海豚則被趕回海裡自生自滅。

這些極不人道的場面使人感到毛骨悚然,但卻是每年都在日本發生。在傳媒最新的報導,有海豚媽媽因為目睹自已的子女被捕,而潛入海底自殺。 其實,海豚是高智慧的生物,當遭受壓迫又或是與親人分離時,會感受到壓力而閉氣自殺。

這個血腥的傳統雖然受到國際社會的抨擊,但是日本政府堅稱捕獵海豚是日本漁民長久以來的傳統,而且是合法的。

雖然現時海豚及小型鼠海豚這類生物未受國際捕鯨委員會保護,但這個不人道的行為絕對是不應該再出現在今日的社會。 動物不會說話,不可以主動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但這並不代表人類可以隨便捕殺牠們。

在這件事上,國際捕鯨委員會有責任,應該馬上把海豚納入保護範圍。而前往日本的遊客亦不應該去參觀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和進食用海豚肉製作的產品。

當大自然被逼到極限,她會向人類報復。日本政府這個這個令人髮指的行為應該立即停止。

撰文:李偉欣

【小檔案】日本捕鯨、捕豚業
太地町漁民在17世紀開始捕撈鯨魚,到1986年國際禁止捕撈鯨魚作販賣,但海豚及小型鼠海豚類生物,則未受國際捕鯨委員會保護。

日本每年捕捉的海豚超過4萬頭,其中大部分是作為食品提供給學校的孩子,剩下的則出口到中國。在2009年8月的一項研究發現海豚肉含有汞、鎘、滴滴涕以及戴奧辛和聚氯聯二苯等致癌物質。一些切割好的海豚肉的汞含量可能會超過安全限度的5000倍。如此高含量的汞會對人的神經系統造成很嚴重的傷害,甚至會導致食用者出現精神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