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人士近來一再放風,指人大常委會月底就香港政改作出的決定,將會定出極為保守的框架。一般認為建制派的放風有「預期管理」作用,以便在人大常委會公布決定前有效穩定社會預期,減少反彈。
也有意見認為,中共故意透過建制派散布令人「絕望」的消息,若到時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稍為寬鬆,則市民會以為「皇恩大赦」,較易認同「袋住先」的說法,亦讓泛民溫和派有「轉軚」的下台階。當然,這也是「預期管理」的一種方式。
前天香港電台也引述「消息人士」,泡製了一則疑屬這類「預期管理」的新聞。該「消息人士」除了預言人大常委會訂出的政改框架會「趨向保守或極保守」、政改原地踏步的機會很大外,還沒頭沒尾的呼籲社會要有心理準備:政改一旦不獲立法會通過,可能要等到2027年才有普選。
「袋住先」是利誘,到2027年才有普選則是威迫;「錯過」了這一次,並非原地踏步5年,而是一等就是10年!
2007年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指「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5任行政長官的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卻沒有指2017年若不能實現普選特首,就連2022年的第6任都不能普選。到底何方神聖有如此大「權力」,可以決定香港普選一延就10年?
有報章嘗試解讀這「消息人士」的說法,認為他/她所說的只是對政治形勢的推論,而非政府立場,因為這次政改不成,政局會更混亂,更難期望2022年能實現普選。不過,傳媒引述匿名「消息人士」放話,本來已頗具爭議,假如「消息人士」說的根本不是「權威消息」,只是對時局的見解,傳媒卻引用如儀,主動加入當局的「預期管理」遊戲中,似乎更加不該了。
《社會議題》/馬偉佛
[1] http://www.symedialab.org.hk/talk/政改壓軸好戲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