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政府應正視內地來港消費的問題

近年,港人經常批評大陸遊客到港搶購奶粉,「蝗蟲論」因此不逕而走。然而,年近歲晚,大批南下遊客購物消費,所購產品除了奶粉之外,更多的是新年糖果、海味、衣裳等,情勢逆轉。

記得小時候,農曆新年前夕,部分港人會北上深圳購物,包括糖果等,因為價格比較便宜。但近年,人民幣不斷升值,一百港元只能兌換約八十元人民幣,一比一的年代一去不返,這無形中增加了在大陸消費的成本,因此,不僅新年購物,儘管是平日的週末假期,港人北上食飯唱卡拉OK的次數也大量減少。同樣,因為人民幣升值,大陸遊客拿著人民幣到香港購物,便非常划得來。觀乎今年他們南下購物的種類,除了糖果衣裳之外,據一位來自廣州的朋友說:「我們連豉油都買返去,大陸什麼都是假的。」是的,價格便宜是一個考慮,但貨品、尤其是食品的真實性,對於經濟條件改善,對日常生活品質要求更高的大陸城市人來說,就顯得更重要。

當然,這些消費行為,表面上,有助促進香港經濟,而且這些日常用品,也不像奶粉一樣,被搶購一空,因此未引起民怨。但隨著人民幣持續升值,基於價格差異及貨品真偽這兩個原因,大陸遊客到香港購買日常用品的意願將愈來愈高。事實上,除了部分藥品,已出現被搶購一空的情況之外,可以預見,一些食品,像醬油、補健品等等,也很有可能出現搶購情況,尤其是喜慶時節。

因此,特區政府應該開始留意相關發展,不能以一貫「自由市場」去處理想關問題,因為任何的自由市場,都很難面對一個十三億人口的消費群的進入。也許,像處理奶粉的「限奶令」並非好方法,但相關部門真的要商討應對,以免再引起無必要的中港矛盾。

《社會議題》 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