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余穎恒
【文字版】
近期香港發生連串學生自殺事件,自9月份開學至今已錄得20宗個案。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至最近才開腔回應,表示痛心,並會邀請不同教育與輔導團體開會討論及跟進。
接連不斷有學生選擇輕生,反映香港的教育制度實有改革的必要。香港的教育制度一直以「考試」為主導,由小學TSA,到中學會考、文憑試DSE,學生都全力以赴,目標是就讀理想的學校。而在高中階段,”SBA”(校本評核)、”IES”(通識科獨立專題探究)等課業,相信現在不少高中生都耳熟能詳。以我為例,經歷第四屆文憑試,在中四下學期開始,已籌備IES的工作,到了中五更加要設計問卷、訪談等報告內容,期間還要做中、英文閱書報告和歷史科議題探究的校本評核。回想當年,每晚放學便要去補習,然後又要回家完成課業,再應付IES與SBA,每天的生活都令人疲累,排山倒海的舊試卷操練也讓我有點抖不過氣。眼見悲劇不斷發生,作為這場考試遊戲的過來人,我感同身受。當時所背負的壓力大,一度令自己缺乏方向,不知如何處理,幸好有家人、老師與朋友的支持,最後總算能順利過關。
裝備好自己,考獲好成績的機會當然會增加,但在一個以考試為主導的教育制度下,學生最終應付的亦只是「考試試題」。他們需要應對不同題型、問法等,所學的可能只是「得分技巧」,能吸收的知識卻未必多。再加上在這制度下,很多人都認為是「一試定生死」,學生背負的期望大,若有失手,部分學生可能會感到沮喪。在沒有合適的宣泄途徑下,就有學生選擇以自殘方式解決問題。在此,我並非質疑學生在公開考試上的努力與成果,而是希望家長,以至教育局能檢視這種制度的利弊。而近來的悲劇,就是給家長、教育局和社會的警號。
要短期內改變現行教育與考試制度,當然是不切實際,但教育局作為教育發展的核心,應要定期檢討與審視現行制度的成效與不足,真心聆聽包括學生的各方意見。現時局方已修訂其他選修科的校本評核課業,減輕學生部分負擔,是改革的好開始。但改革需時,家長亦不應為子女的「前途」過分擔心,若能重視他們「心靈」上的問題,給予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學生會更有信心應付未來的種種挑戰。同時,家長也可與局方多加溝通,共同改善現行制度。學生如能減少被考試束縛,問題才可望改善。
撰文:余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