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

擦鞋文化 誰來傳承


【專題報導】 近年街上有牌照的擦鞋師傅越來越少,這種傳統文化即將要被擦鞋機取替,故採訪隊伍今於中環戲院里訪問一位年近八旬的擦鞋師傅康叔,希望了解擦鞋文化在現今遇上的問題。

康叔指出,全港現時只有八個擦鞋牌照,而他們大部分都是集中於香港區,九龍區根本找不到他們的蹤影。他不明白為何政府不向更多人發牌,一來讓他們有能力自力更生,不用依靠政府的補貼,二來讓這個文化能一直傳承。

康叔指出,擦鞋牌照是終身制,會隨持牌人死亡而消失,不能轉讓及取替。早前泛民主派議員余若薇協助增加牌照,政府就馬上批出八個牌照,其後有市民去信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要求增加發牌,卻不獲回應,質疑政府早前說要保留傳統文化只是表面功夫。(記者就此事向何俊仁查詢,但至截稿仍未獲回覆)

雖然康叔說不出每天大概有多少客人光顧,但需求其實不少,有六成是洋人。早前有過要求保留擦鞋行業的簽名活動,吸引了大量中環的上班族支持,可見擦鞋業依然有其存在價值。

人手擦鞋與擦鞋機之別
康叔與另一位擦鞋師傅英姐都指,人手擦鞋與擦鞋機大不同。首先是力度方面,人手擦鞋所用力度,比機器輕,故能保護皮面。第二是用料,人手擦鞋多用豬毛刷來擦,機器則多採用椰絲毛擦鞋,豬毛比較柔軟,才不會破壞皮鞋的表面。

記者:黃靖羲、林頌婷、張堯信、葉俊庭

撰文:黃靖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