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成功需苦幹」,令玩具大王蔡志明的孻子蔡加讚,被一眾香港網民抽水抽到今日。平心而論,他所言非虛,奈何,身為香港商界著名太子黨之一,一句「成功需苦幹」或多或少令人心理不平衡,但父蔭是不爭的事實。當然,這只是一個不太好的引子,我也不是在說教,也不會大談甚麼才是成功,我們討論的重點是「父幹」。
談及富二代,不得不說薄瓜瓜,薄熙來之子。他十一歲到英國留學,零六年進入牛津大學,后來轉學到美國哈佛大學,一三年進入哥倫比亞法學院。除了薄瓜瓜外,少不了其他富二代、紅三代入讀美國名校:中紀委書記吳官正之孫女、國務委員楊潔篪之女,就在讀耶魯大學;賈慶林之外孫女在史坦福大學,李克強之女亦在美國留學…… 眾多富二代在海外名校留學,不禁令人懷疑:富二代、紅三代紛紛入讀歐美名校「苦幹」一番,乃建基於「父幹」。意思是沒有上一代的苦幹,這些名校機會又會否屬於他們呢?
在外國,如何寫簡歷、論文、推薦信等,都有專門顧問公司提供意見,美其名曰是顧問,實際上大家都心知肚明。一些所謂培訓公司,挖空心思鑽研名校錄取「絕招」,最常見的就是「強化」學生的課外活動經驗:明明無暇參加慈善活動,但在「上帝」的協助下,學生的履歷上出現不少參加社會活動和做義工的經歷。有報導指業內人士透露,這類服務一般收費六萬美元,對於大官大富來講,實在不算甚麼錢。甚至有新聞揭發,只要付出一定錢財,就拿到海外名校正版成績單!
美國的私立中學和大學,生活費連學費,一年要三十多萬人民幣,這只是基本使費,加上其他五花八門的非必要費用,實在是一個無底深淵。花得起這些大錢的,背景非富則貴,都是一般權勢人士之後代:俄羅斯大亨、中東王子、日本皇族,當然還有偉大祖國富二代,在海外留學成為他們的人生路「必經階段」。老實說,筆者都想有這樣的「必經階段」,但面對現實:家不貧亦不富。
錢,無錢無話題,某程度上是世界通用的法則。但錢從何來?這是一個頗令人尷尬的問題,有些錢是賺回來的,有些錢可能是天掉下來的吧?嘿嘿,誰知道呢。但富二代的錢,當然是父輩「苦幹」回來的。令富二代贏在起跑線上的是甚麼?不就是「富」字嘛。
本文並非仇富的酸文,但不得不說的是,事實呈現在我們眼前:成功需父幹的確已經成為事實。
船長 @ 樹仁大學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