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遊記小品文章

美食古城 慢活泉州

【出遊記_泉州】這個春節假期我回到自己的家鄉泉州過新年。或許大家對泉州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他位於福建的東南沿海,與台灣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為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這座古色古香的城市過年,份外有「年味」。

IMG_8847

泉州是一個篤信佛教的地方,這兒很容易找到不同的寺廟。每年的臘月二十六至正月年初,人們都會到帶著水果、餅乾和食物到關帝廟上香拜關公,祈求新一年合家平安。這段時間每日都人山人海,擁擠得水洩不通。

泉州人也會到開元寺拜佛(閩南語稱拜拜),其實無論是開元寺、承天寺、天后宫、清真寺等地方,過年前夕都香火鼎盛。

 

IMG_8871
相片中的老婆婆正在摺金銀紙準備放入火爐燃燒,是敬拜佛祖的一種習俗。她把手滲進口裡舔舔口水,有助與減少手和金銀紙之間的摩擦力,據說可以摺得快些。我小時候也經常幫外婆摺金銀紙,但這個方法倒不敢試。

 

11025114_863624143683859_5581226660926904164_n
IMG_9609
泉州人也頗為迷信,所以每逢新年前夕,寺廟裡外有很多看命看風水的師傅幫人們求籤解卦,分析來年的運程,並提供方法避免厄運發生。

 

11044632_863623413683932_5164129718477433456_n
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貼揮春,所以新年前會有不少臨時店鋪賣揮春,有些人更會自己提字和書寫。相片中的伯伯寫得很專心投入,我在門外拍了好幾張照片他都渾然不知。
IMG_8909
幾乎每個信佛的泉州人家裡都會供奉佛祖,有個習俗是把春枝藤枝(如相片所示)插在橘子上,所以過年前夕賣供奉物品如年糕、糉子的小店生意很好。

 

IMG_8991

泉州的過年食品,如炸醋肉、肉丸子、雞卷、芋頭和豆腐十分熱門,這些食物是新年期間打火鍋的食材,準備起來挺費功夫,所以一些人會選擇在店鋪裏買。我家年年都親自做這些食品,遠比外頭買來的真材實料的多。

 

10471341_863632503683023_5329227136254951764_n
自立春開始,泉州人習慣吃春餅(又稱「潤餅菜」),「潤餅菜」通常會加入胡蘿蔔絲、豆芽、海蠣煎、荷蘭豆、豆乾絲、海苔等配料,這要求能卷起「潤餅菜」的皮不僅要嫩白,還要又薄又彈牙。相片中的亞佛春餅老鋪在1936年開張至今,快有八十年做「潤餅菜」皮的經驗,更被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欄目推薦為福建地道美食。做「潤餅菜」皮是一門技藝,亞佛春餅老鋪門口常有遊客好奇圍觀。
11038248_863624173683856_5696491159470483636_n
除了春餅,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在香港沒有這個節日,但內地卻十分重視元宵佳節,所以學生的春節假期會會放到那天,正月十六才正式開學。正月十五除了滿街張燈結彩,孩子們拿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在街道上逛,一個不容忽視的習俗是吃元宵圓(即湯圓)。
11025172_863634273682846_4359886051216975349_n
元宵圓裏面的餡料是用花生、芝麻和糖磨合而成,賣元宵圓的店鋪會用機器打磨。經過這些店鋪的時候,會聞到香噴噴的味道。
11030080_863631947016412_6087755635959176712_n
除了餡料用機器絞碎,元宵圓的皮是用糯米做的,為了快速製做適當軟硬的外皮,店鋪也會善用機器,節省人力。猶記得小時候外婆做的湯圓,餡料和外皮是用人手打磨的,會較為吃力,但份外有味道。
10644889_863631933683080_8453353938666975309_n10393788_863631053683168_1853725286344242653_n
泉州是一個文化宗教包容性很強的地方,這裡的宗教有佛教、道教、清真教和伊斯蘭教等等,食物也來自四面八方。圖中所示的是新疆的烤大囊。我還沒吃過烤大囊,但想想應該比普通的麵包還香脆吧。這位來自新疆的老闆娘很友善,她告訴我新疆的春節是在八月,還邀請我在她的店鋪裏拍照呢!
1454636_863631913683082_3100970573372647655_n
春天是水仙花盛開的季節,泉州人很喜歡在家裡擺放各式各樣的花卉,有花開富貴的寓意。水仙花氣味清香,特別受泉州人歡迎。

 

11043179_863634317016175_1121412915194433901_n
泉州古城區的人們忙著買賣年貨,到處鬧騰騰的,為的是過一個溫暖的新年。那種男女老少為節慶忙著張羅的緊張氣氛,一定要親身體驗當中的滋味,非筆墨照片所能形容。

我比較喜歡透過觀察當地人的生活動態和街道小事物,感受一個地方的風情,所以下一章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泉州的人文生活。

《出遊泉州》之一(節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