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被評為香港歷史發展分水嶺,卻往往被輕輕帶過。到近兩年才有一堆書本出版,學者研究、當年的少年罪犯挺身控訴,到月初還有舞台劇公演。
多方努力,對於某些少年罪犯來說,卻更感無奈。這兩年有關六七暴動原貌研究的興起,或多或少源自由這批YP仔(少年罪犯)組成的「六七動力」和「火石文化」推動。
少年罪犯推動的原意,一方面為了為自己平反,希望扭轉被社會歧視的眼光,還要挽回「罪犯」絡在身上甚至親人立足社會的影響。此外也希望促進社會和解,讓「愛國」者之名,重獲社會肯定。
但有可能嗎?看這次將《一九六七》紀錄劇場搬上舞檯的藝團《一條褲》,7位演員在藝術總監胡海輝的帶領下,利用9個月深入閱讀文獻並走訪數十涉事人物,導演上演時還安排環節,讓每位演員朗讀排練過程的感想。是怎麼的?。
「身為八十後香港青年人,面對現今香港社會情況,實在不滿和無奈,特首梁振英厚顏無恥,害港不淺,我真的想過他應該即時死去,(但)那我與當年極端左派暴力份子一樣嗎?」
這只是其中一位的感想,其他相差不遠。尋回47年前的真相,類比之下,只是當權者與反抗者之間的對抗。香港如今的氛圍下,無論如何努力,愛國者,怎可能揮別那負面標籤?
《社會議題》/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