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讀者:
我們的《毋忘六四廿五年》特刊(電子版)現已出版。
特刊重點內容包括:
1. 跨代學運領袖之路 – 訪問:岑建勳、張秀賢、游清源(原名:袁耀清) ,提到三代本港學運背景及氣氛,年輕人傳承問題、燭光晚會意義反思等:
-前學民思潮發言人,現任中大學生會會長張秀賢 (Tommy) 認為,今天學運得到社會認同,很大程度是因為反國教運動。
-不少人認為九十後缺乏關注時政的心。但上一代的岑建勳和游清源不僅不認同,還認為物質生活反而創造了更多參與社運的條件。
-岑建勳兩年前在反國教運動上絕食,提到與學民思潮一群年輕人的協調,「絕食前我特意提醒他們,我們的意見他們是不用理會的。」
-平反六四──對於平反六四,游清源認為,估計這天或會在習近平下屆的國家領導人任內發生。/張秀賢:平反是其次,最重要是真正面對錯誤。而他堅信,他這年輕一輩一定會等到平反一天。/岑建勳:在短期內看不到中共會對六四平反,因為中華民族一直缺乏「認錯」這傳統。但他認為人民要做的,不應是奴隸式的「期盼」領導人去認錯,而是要「喝令」他們去認錯。
-燭光晚會爭議──岑建勳提到,近年晚會出席人數由幾萬人升至現時仍能維持每年十五萬人左右 ( 按大會統計 ) ,認為發起爭端的人侮辱出席晚會的人士。
2. 獨家專訪:「亞視六君子」廿周年,六人事件後多年首聚受訪:
-辭職內情:李玉蓮說:「(當年公司說很難平衡立場)甚麼很難平衡立場,我很生氣,立即拍枱離開,我成世人都沒有聽說(做新聞)會有甚麼立場」,又謂當時亞視並沒有挽留他們。
-新聞自由:對談亦論及六四事件後的中國,他們說82年時去採訪趙紫陽,記者可以在大廳直接對談,但現在多了很多限制。潘福炎更指中國人要領導人去認錯是一件很難的事,不過,他認為西方的(民主)道路不太適合中國,因為人民文化水平低,還有很多人缺乏教育。
-國情看法──潘福炎:中國未必能走西方民主道路,不需要、不適宜;反而可以走新加坡路線,有一個有知識的獨裁者,這樣就可以。
3. 專訪(越洋電話)樹仁大學畢業生、八九民運前學聯赴京成員親歷者李蘭菊:
-現已移居海外的她,提及多年在海外辦學運,「在這邊支持中國民主,比在香港支持困難,因這邊 ( 跟中國 ) 的距離感更大,欠缺直接衝擊。」,「很有孤身作戰的感覺。」
-李蘭菊剛於 5 月 20 日赴華盛頓美國國會,以目擊證人身份出席一個六四聽證會發言,談及廣場所聞。她表示,發言希望帶出「六四是發生於世界眼球內」的訊息,強調六四不只是中國內部的事,而是展現人類歷史的精神面貌。
-李蘭菊寄語港人: 「在不少外國人眼中,香港之所以為『東方之珠』,並非因為維港的燈火,而是每年六四維園的燭光。」
其他訪問包括:游清源個人訪問親述當年經歷六四槍聲一夜、八九民運學聯以外最大上京支援組織,中大學生會國是學會前六四親歷成員、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主席何俊仁、堅持傳承六四的中學通識教師張銳輝、強調教育六四與開辦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無抵觸的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時事評論員程翔等。
相關內容連結:
1. Facebook專頁【毋忘六四.廿五年】:https://www.facebook.com/syu6425
2. 訪問片段,含更詳盡內容:
-【亞視六君子 廿年首聚】
– 【六四教育】
-【《852郵報》總編輯游清源親歷六四屠城】
圖片說明:
1. 「亞視六君子」廿年來首次聚首,開腔談當年點滴。
2.中學通識教師張銳輝堅持傳承六四歷史
3.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強調教育六四與開辦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無抵觸
4. 跨代學運領袖談六四 (左起) 岑建勳、張秀賢、游清源
關於特刊:
作為大學生和未來傳媒工作者,我們希望可以協助重組歷史真相,提高新一代對八九民運及六四事件認識;同時傳承當年的民運精神,希望透過上一輩在八九年時的經歷,激發新一代的大學生,思考香港的學運如何走出自己的路。特刊將發行一萬四千本,並於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現場派發。
關於本會: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編輯委員會(簡稱編委會)是本系的學生組織。共分四個部門,包括會務部、出版部《仁聞報》、出版部《說・在線》及出版部《樹仁新傳電台》,編採自主。
祝:
各位健康愉快!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編輯委員會
——
查詢:6133 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