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攝影、剪接:黃潔儀
中秋之日,賞月之時。八月十五的晚上,除月光的皓亮,更現燈籠的紅黃金光,與玉琢白盤相映成趣,熠熠生輝。
現今中秋,難見白兔、楊桃、金魚等款式的紙紮燈籠,缺了昔日傳統的中秋情懷。願意親手製造竹紮燈籠的店家更是寥寥可數,彌足珍貴。
位於深水埗的寶華扎作,店主歐陽秉志傳承這份傳統手藝,製作竹紮燈籠的屈曲、折腰皆十分講究,考驗工夫。阿志認真看待每一個竹紮燈籠,又指大陸出口的燈籠比例不一,手工欠佳,跟自己親手製作的燈籠不一樣。除了傳統造型的燈籠,阿志亦講求破格創新,製作貓和豬等造型的燈籠。
今年最特別的燈籠是「雞泡魚」,整條以透明玻璃紙製成,其中粘貼玻璃紙在魚的眼睛和嘴巴是最考功力,因範圍較小,製作過程必須小心翼翼,製作一個需要數小時。阿志強調經過詳盡的資料蒐集及參考圖片才能順利完工,每個售價都超過三百元,顧客買的正是一門手藝、一份心思與傳統情懷。
阿志承認竹紮燈籠生意今非昔比,因現時燈籠款式較多兼隨處有售,願意花數百元購買手製燈籠的人日漸減少,行業發展確實存在隱憂,一切唯有盡己所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