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寧,行內人稱他為「景寧」。
1982年,景寧由文字記者做起,原本對攝影興趣不大,但做突發新聞後開始接觸相機,被新聞攝影的說故事能力所吸引,後轉做攝影記者。1998年加入《明報》,任圖片編輯。2018年榮休,20年間,聽得最多的一句應該是:「景寧,有無相?」
採訪現場:「太搏,值得嗎?」
1983年,初入行的景寧一腔熱血,充滿幹勁。「有一次,有個外國人的兒子逝世,那時為了追身世,窮追猛打,跑上對方家裏問,結果那人拿槍指著我,我第一次覺得很害怕。」
年輕時也很熱血的景寧,理解初入行的年輕人有時在示威現場忘我、投入。「看到開槍、打架就衝到最前,現在情況一天比一天惡劣,記住:沒有一張影像重要過生命!」
「近十年,我派過不少記者到泰國採訪,他們真的會開槍,我們的記者沒有受過這方面訓練,我要對他們的家人負責,如果那是我兒子怎麼辦?所以前提是要保護自己。」
新聞攝影:「我們不是影沙龍,不需要靚!」
1988年,景寧前往英國進修新聞攝影,希望能成為稱職的圖片編輯。「以前有人問我,怎麼影一張『靚相』,我會答要用影相說故事,現今科技先進,影一張清楚的相很容易,但怎麼說故事,人腦很重要。」
作為專業的攝影記者,每一單工作都要做足事前準備,知道新聞點在哪,「去到現場,不需要走到最前,退一步海闊天空,多看看周圍環境。」
作為攝影記者,每天都要提升自己,「我們以前在報館每天都要做的是「比報」,參考別人做得好的,自己做得差的,記住它,千萬別再犯。」
「靚」不是首要條件,但要說故事,是需要經過專業訓練的,「現在說人人是記者,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不需要讀書了。」
專業操守:「不可以有情緒!」
「攝影記者經常被罵!無端端有人罵你為什麼影他,你唯有笑笑口解釋和儘快投入工作,避免引起爭執。因為我們出去採訪,不是爭吵,情緒化解決不了問題。」
無故被罵真的很冤枉,但,作為專業的記者,要保持專業態度,學會吞聲忍氣,「街頭有個人罵你,街尾可能又有,如果有情緒,你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影什麼。」
教新聞攝影:「識睇、識用、識影。」
「教學上我有三大目標:希望同學最後識睇、識用、識影。但前提是他們要有興趣,才會投入,所以我會引起同學對攝影興趣;其次,從第一堂到第十五堂,他們進步了多少。」
新聞攝影注重實踐,以後上景寧堂,同學聽得最多的一句應該是:「同學,交相!」
撰文:馬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