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建制派與泛民方案的「妥協點」

622全民投票的三個方案均含「公民提名」元素,溫和泛民深感不滿,有意另起爐灶。不過,身兼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的港大法律學者陳弘毅日前大潑冷水,指北京為免不「愛國愛港」的人做特首,「一定需要提名委員會裡面某種非正式的運作」,因此不僅不會接受公民提名,連溫和方案都不會接受。

陳弘毅又說,要解決普選問題,只能在建制派之中比較民主的方案,及泛民中比較溫和的方案,兩者間尋求妥協點,「爭取沒有公民提名但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案」,但目前形勢亦不樂觀。

假如陳看得準,北京一定要在提委會裡進行「某種非正式運作」,那麼要爭取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案」恐怕是緣木求魚,因為世上的真普選制度,都有客觀準則規範參選資格,而不是由中央政府透過「非正式運作」來欽點候選人。

目前建制派和泛民方案紛陳,但其實只有三類。一類是建制派的保守方案,大都有機構提名等「篩選」元素,讓北京有空間進行「某種非正式運作」,因此不能保證泛民能夠成為候選人;第二類是溫和泛民的溫和方案,透過擴大提委會代表性及降低門檻,讓泛民也能入閘;第三類是公民提名方案,不僅要讓泛民人士有機會成為候選人,更重要是確立平等的提名權、被選權和選舉權。

三類方案中,只有後兩類有交集(讓泛民可以入閘),前兩類則根本沒有任何交集可供「妥協」。如果陳弘毅對北京的判斷沒錯,那麼溫和泛民和建制派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可能找到「妥協點」,那就是溫和泛民向保守方案讓步,接受北京在提委會中有「某種非正式運作」的可能,而這也是支持真普選的市民最擔心的事。

《社會議題》 馬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