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生活文藝欄

廢除小三TSA風波未平 僅是教育局的錯?

自立法會否決取消小三TSA議案後有網民發起亂考TSA及罷課向教育局施壓,希望可以扭轉局面,讓孩子可以免受考試之苦。教育局近日也有新回應,向各校發出通告表示會向過分操練的學校發出警告信。事到如今,家長,政府與學校三方對立。家長認為學校操練過度;學校指責教育局設考試系統,形成「操練文化」;教育局又將推卸責任推卸在學校錯誤應對TSA的政策上。 筆者認為學校與政府在此爭議上均是責無旁貸。

筆者翻看過去幾年的TSA試卷發現題目類型大致一樣,難度分別不大。以數學卷為例,2014試卷開首10題,考核學生排列數字大小與加減乘除運算的能力。而 前的TSA試卷開首,亦有類似的加減乘除運算題目問法及難度非常類似。教育局如要以TSA成績分析學生基本能力水平理應根據以往全港學生的成績,調節試卷難度。學生應有程度做基準,測試學生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用類似難度的試卷,「製造」理想的數據。另外,難道單憑學生的單次成績便可以知道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誤,從而改善問題?學生平日上課的表現,功課的種類,以至老師針對課程製作的課堂資料等等,亦應是參考資料之一。單靠一個考試,真的可以完全理解學生在各學科的基本能力?筆者認同教育局的想法。

筆者也是曾考過小三TSA記得當年考小三TSA之前,學校也會筆者做各式習作。習作大多是模擬試題,老師會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部分試題,回家再多做12模擬練習 以應付之後的考試多年以後,學校仍然利用這種「考前操練」方式,讓學生在考試取得達標成績,以便他們做個好交代。TSA卷考核的題目,問法一般直接了當,甚至比一般學校功課還要簡單。學生做功課的時候,已經鞏固有關知識。到底有沒有操練的必要?筆者認為有學校抱著「以防萬一」的心態,操練學生,保障考試成績不會有任何差池。學校將責任推在學生身上,利用操練學生的方式「提升」教學水平,操練方法苦了學生又苦了老師,這又何必呢?筆者認為,各校理應再三思考是否需要學生操練試題,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操練,減低學生和教師的壓力。

小三TSA風波發展至今,反映教育局與教育界之間溝通嚴重不足,也是問題的癥結。教育局制定教育政策,由學校,教師合力執行。兩者關係應該密不可分,合作無間。學校面對家長和學生反應該多向部門反映;政府也要積極了解實施政策的困難,從而改善政策。兩者「各有各做」,自自話,怎能提升教與學的質素呢?最後還是苦了學生。這次由家長發起的反TSA運動是一個寶貴的機會,讓學校與政府好好檢討雙方的角色,也是讓政府檢討多年「貫徹始終」的教育政策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