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發表最新一期報告,指政府部門就棄置建築或拆卸物料處置服務,10年無檢討,以致未能收回重大部分處置成本,估計未能收回成本「蝕本」總額達38.11億元。報告亦批評根據《財務通告》,須每年檢討費用及收費,財庫局曾於在2006年至2014年重複要求,但環保署和土拓署從來進行任何檢討,亦沒有向財庫局提交檢討結果。最新進展是2017年才開始加價。
政府自2006年,就處置棄置建築廢料實施收費計劃,送往公眾填料庫和填料轉運設施為每公噸27元,篩選分類設施的處置收費為每公噸100元,而堆填區和離島廢物轉運設施的處置收費則為每公噸125元。但審計署發現,2006年1月至2016年8月整整10年,收費計劃的收費水平「未曾作出調整」,以致未能收回重大成本。環保署解釋,過往沒有建議調整收費水平的原因,包括因為有新措施影響總運作成本,而且2008年7月中至2010年3月底,政府凍結全部費用及收費。
此外,環保署曾於去年推行一項試驗計劃,在12個非法棄置黑點安裝攝像機,有80宗個案,竟然因為攝像機所攝錄的車牌號碼影像不清楚,所以環保署沒有提出檢控,有部分個案影像不清楚是關於所安裝攝像機的質素。審計署要求採取措施,確保為蒐集檢控證據而安裝的監察攝像機系統,能夠清楚攝錄涉及非法棄置廢物車輛的車牌號碼影像。
Related
審計署10月28日有關《管理棄置拆建物料》的報告顯示,2015 年8 月到今年2月,環保署斥資逾百萬元,在12 個非法棄置黑點安裝監察攝像機系統(天眼),偵察非法建築廢物棄置活動,並錄得998 宗涉及以車輛非法棄置廢物的個案,當中 170宗涉及非法棄置建築廢物。截止至本年7月,環保署就當中的46宗非法棄置建築廢物個案提出監控,但仍然有80宗個案(佔約47%)因攝像天眼影像解像度低,不能攝錄涉及非法棄置廢物車輛的車牌號碼影,而未能提出檢控。 報告顯示,現時收費計劃採取的執法行動仍有不足之處,在2005年到2015年期間,2 724宗過時開設繳費帳戶的個案中,環保署只就338 宗個案提出檢控,10年內未能收回成本的總額估計達38.11 億港元。報告亦指,在2006 年至2016 年期間,環保署及土拓署未曾就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作出調整及檢討,及沒有向財庫局提交檢討結果。
In "新界遍地泥頭山"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今日到葵涌光輝圍視察「好好斗」建築廢物預約收集服務的宣傳活動,了解服務的運作,並為參與宣傳活動的環境保護署同事打氣。 政府發言人表示,一直以來,環保署透過執法、引入監察攝錄系統和宣傳教育等不同手段,打擊非法棄置建築廢物。為進一步減少非法棄置建築廢物,環保署於2021年開展由業界主導的小型裝修工程建築廢物預約收集服務。裝修師傅和市民可以透過「好好斗」流動應用程式,預約收集建築廢物,從源頭減少非法棄置建築廢物。服務首先在深水埗推出,至今已擴展至九龍和新界共10個地區。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右二)與大嘥鬼合照。旁為環境保護署助理處長(環保法規管理)黃傳輝(右一)和葵青民政事務專員鄧顯權(左一)。 在回收基金支援下,回收商利用集運和回收分類安排,減省運輸及棄置成本。每公噸可回收惰性建築廢物,現按量收取71元服務費;而每公噸需棄置非惰性建築廢物,收取200元。 卓永興鼓勵市民進行家居裝修時,使用「好好斗」服務,並期望環保署繼續加強推廣「好好斗」,提升香港整體環境衞生和市容。 封面圖片: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右二)在葵涌光輝圍實地視察「好好斗」建築廢物預約收集服務的運作。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In "社會新聞"

環保署公布,本港去年固體廢物於堆填區的棄置量為平均每日15102公噸,
In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