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學位之爭,誰之過?

2011年在港出生的嬰兒總數是九萬五千四百五十一人,當中有三萬五千多名是雙非嬰兒,兩年後的今天,他們已經是適齡學童。近日發生的北區幼稚園「爭位」事件,矛頭直指這些雙非父母,指責他們和港人搶床位搶奶粉之後,還要爭搶學位,一輪新的中港紛爭一觸即發。

北區幼稚園因地域「優勢」,吸引大量雙非學童跨境上學。據統計,2012年有近8成雙非兒童來港就讀幼稚園,北區臨近內地,自然成為雙非父母的不二之選,連同香港本地的生源,北區K1學額可說是「僧多粥少」。有雙非父母更擔憂自己的子女無法入讀香港幼稚園,更是一人申請10間,大大引起港人的不滿,遂號召上街遊行,促請政府讓港人子女優先入學,保證港人權益。作為一個旁觀者,不禁問一句,為一個幼稚園學位,造成如此亂象,到底是誰之過?

某報紙今天在評論此事時提到,「僅為一紙申請表格,家長不眠不休連續幾天排隊,這正常嗎?不少家長帶備帳篷、棉胎、摺椅、雨傘及食物長期作戰,這正常嗎……」這些在旁人看來不尋常的現象,在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眼中,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他們相信孩子輸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連幼稚園都要選好的。「雙非媽媽」相信,香港提供給子女的,是一個國際化的教育環境,一個健康的未來。而因為戶籍要求,內地政府禁止雙非兒童在內地接受公立教育。如果雙非兒童在內地讀書,祗能選擇學費相對高昂的私立學校。對一般普通家庭來說,來港讀幼稚園也是唯一的選擇。本港媽媽明顯在外來雙非學童衝擊下顯得無所適從,學位被搶,網上還有淘寶兜售報名表,她們的憤怒及無助可以理解,為了自己子女的應得利益,也只好上街,希望政府可以解決問題。

但政府繼續沿用「整體學額充足」這套說辭,彷彿這就能安慰大家焦躁的情緒,掩飾北區學額嚴重緊張的問題。事已至此,的確難再扭轉減少雙非學童人數的局面。但是,政府當初確認大陸孕婦赴港產子的合法性的同時,也就應該有一定的規劃和部署去面對今天發生的問題,如今涉及到學位爭奪問題,未來也有可能出現就業、住房等一系列問題。需求在預見之中,應當提前規劃。教育局堅稱學位配額充足,言下之意是否要大家申請除北區外的學位呢?若是這樣,每天接送子女出現的交通問題又將如何解決?

或者,特區政府更需要的是未雨綢繆。本港媽媽和雙非父母都不應該承擔這場教育紛爭的責任。今年4月雙非來港零配額實施,五,六年後,北區幼稚園申請人數將大幅回落,到時候,又將會是怎樣一番新景象。

黑桃@樹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