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專欄

央企利潤

中國財經界二零一三年的最後話題,落在央企利潤之上。央企利潤之所以成為話題,主要因為之前的中共三中全會改革決定,要求國有企業的國資收益上繳比例提至30%,在這個背景下,央企的利潤大幅下滑,難免引起關注。

所謂央企,是中央直屬國有企業的簡稱,現有央企一百五十七家。央企不僅是國企,還是國企中的龍頭老大。所以看國企的動向,一般先看央企。

按中國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近日的會議講話,今年央企實現利潤總額預計一點三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聽上去還真不小,但翻翻舊帳,則可看出,這一利潤的增幅,是五年來的新低,而且與去年同期的利潤相比,今年央企利潤增幅可能是零蛋。

如果要進一步弄清楚問題的嚴重性,則可以與二零零八年來比較。那一年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之年,當年中國央企利潤增幅下降30.8%,之後數年表現反覆,但增多增少都在增。

現在一說利潤增幅可能是零,很多人馬上懷疑,是不是央企一聽中共中央決定提高國資收益比例,馬上做帳把未來要繳交的收益基數降低。數據顯示,上半年宏觀經濟低迷,但央企利潤增速還高達18%,遠高於國資委此前提出的10%的全年利潤增長目標。但以今年前十一個月的數據看,央企實現利潤一點二萬億元人民幣,增幅降至7.5%。這意味著,其利潤滑落主要在下半年。

此前的國資委主任蔣潔敏,是堅決反對國企國資收益上交比例擴大的。蔣預計夏天就被抓了起來,九月初被抓消息外泄,而國資上交比例擴大,當時也成定局。蔣被抓和三中改革方案,也許與央企利潤大跌無關,但真實原因何在,由誰來交待?

《北京觀察》  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