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卡通人物將不良習慣醜化不是新鮮技倆,七十年代的垃圾蟲是深入民心的成功例子。有人話環保署的大嘥鬼證明政府的創意「一蟹不如一蟹」,我倒覺得這個指控才是政府「畀人恰慣」的證明。起碼大嘥鬼「畫公仔畫出腸」的設計先取一分:頭大身細,長方形眼,還不是「眼闊肚窄」的寫照?
環保署分明有心大力推廣惜食CAMPAIGN, 兩個月內連續在地鐵和巴士車身推出聖誕和新年別注版大嘥鬼廣告(其實只是多了頂聖誕帽和瓜皮帽),兩個大節日是鋪張浪費的高峰期,TIMING對了,但是成效卻很難在短期內出現。孩提時代,吾母會苦口婆心告誡:「爬乾淨啲飯呀,唔係第時娶個豆皮老婆呀!」如果在廿年後,你的(豆皮)老婆說的是:「爬乾淨啲飯呀,唔係第時變大嘥鬼呀!」到時再比掌聲環保署吧。
問題在於所謂「惜食」,MESSAGE太複雜。買太多嘢是「嘥」,煮太多餸是「嘥」,點太多菜是「嘥」,食剩不打包又是「嘥」,觀眾有能力接收所有信息嗎?就算有,他們會對誠惶誠恐地將惡習逐一戒掉嗎?
說到底還是CHANNEL問題,電視機那首疲勞轟炸的RAP也好,地鐵巴士廣告也好, 聽/看完之後,你會不會有衝動跪下懺悔,然後唸一百次「我以後唔再大嘥」?如果我是環保署的決策人,我會硬性規定各食肆和超市,在每頁餐牌每張價錢標籤,印上大嘥鬼乙隻,包保不少於兩成顧客會良心發現,臨崖勒馬反省消費行為。甚麼?怕張宇人和李嘉誠會公開反對?請繼續做畀人恰慣的弱勢政府去吧。
延伸觀賞:大嘥鬼RAP英文版,歌詞幾乎是中文版直譯,SORRY要扣返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