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學研究指出,八十、九十後港人壓力幾近「爆煲」,其中較高學歷的八十後更較傾向以諸如透過發洩、借酒/借煙消愁、自責等等負面方式處理。
大學建議多開抗壓課程去教導八十後減壓。
釣勝於魚,不如先看看八、九十後港人的壓力之源:
面對國內市場挑戰,香港昔日優勢不再,就業前景跟工資水平一樣,越來越差。而節節高升的地產市道更讓港人對置業信心感到悲觀,隨之高企的生活物價更讓人吃不消。
在前景與政治環境不明朗的勢頭之下,怎樣能安居樂業?
而九十後的港人,面對考試壓力和考試規則的朝令夕改,只有過著補習班、各種考琴考跳舞什麼諸如此類的校園生活,遇上那些摸不著邊的奇題怪目時,能不「見題o嘴」?
而千禧後的港人,更不用提如何跟北方接踵而來的大軍鬥個死你死我活了。
如此下來,怎能避開源源不絕的壓力?
與其教如何抗壓,不如先處理壓力之源吧。
/喬楚楚
Related
日前,一個有港澳台星馬人士參加的郵輪旅行
In "社會議題"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數據分析及民調研究中心」發表「社交媒體成癮」研究結果,發現愈年輕的受訪者「社交媒體成癮」的風險愈高,曾接受專上教育或更高程度教育的受訪者,比中學或以下教育程度的受訪者更易成癮。 研究團隊表示,「社交媒體成癮」意指過量或不受控制地使用社交媒體,研究結果顯示27.3%受訪者經常或十分經常在社交媒體上花費比原本計劃更多的時間,13.2%的受訪者經常或十分經常因無法使用社交媒體而感到煩躁,12.3%的受訪者表示經常或十分經常有衝動想不斷使用社交媒體。23%的受訪者表示長時間使用社交媒體對其學業或工作產生負面影響的頻繁程度達到中等或以上水平。 調查亦指出「社交媒體成癮」的形成及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當人們因為社會變遷、個人前途或工作前景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壓力,容易觸發「社交媒體成癮」,而成癮伴隨的情緒過載會導致心理壓力加劇。此外,若為改善心情頻繁使用社交媒體,反而會招致更大的心理壓力。 另外,研究發現逃避解決問題或感到自責,會增加使用社交媒體後情緒過載帶來的心理壓力,但如果成癮者獲得社會支持,有助減輕心理壓力。研究團隊建議,面對使用社交媒體帶來的情緒過載及心理壓力,應避免自我批評及否認問題存在,並積極尋求正面的社會支持。家庭、社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支持對數碼時代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梁家權博士 研究團隊成員、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張曉與助理教授梁家權均認為,面對不確定性的外圍環境,年輕人會擔心未來求學和就業前景,而高學歷人士也可能會憂慮自身發展和社會宏觀變化。團隊建議面對困境,應避免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否則會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當「社交媒體成癮」影響學業及工作表現時,應及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張曉博士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 網絡沉溺輔導中心亦有為出現網絡沉溺行為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服務。中心主任鄧震宇表示,「社交媒體成癮」研究有助了解人們利用網絡逃避現實問題的個人和環境因素,並鼓勵家長了解子女在現實世界遇到的困難和壓力,以及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 網絡沉溺輔導中心主任鄧震宇(左)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張曉、助理教授梁家權,以及梁永熾教授領導的「數據分析及民調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在2021年5月和2022年6月至8月,對447名17歲或以上的本港居民,就「社交媒體成癮」進行兩輪追蹤調查。研究成果內容在香港樹仁大學「資訊日2023」、新聞與傳播學系舉辦的「香港市民社交媒體成癮、應對策略與心理健康狀態」記者會公布。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副系主任、助理教授唐淑莊博士介紹新傳系的學術研究方向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前排右五)與師生與來賓在研究成果發佈會合照。 (攝影:廖卓安)
In "校園活動"

軟件巨人Microsoft,以及藥業龍頭Pfizer,讓市場看到巨人翻身之能耐。
In "大學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