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
不能讓12青年變成「棄兒」!
內地法制不獨立、不公正已是眾所周知的情況,其中公民個人權利更是不受尊重保障,被告可以任由執法部門、檢控機關發落包括任意拘留、長時間偵訊盤問、律師代表被強行撤換……等。十二位年輕人習慣香港的法治,面對這樣陌生、惡劣以至接近無法無天的內地司法體制肯定手足無措,不懂保障自身權益外更感到求助無門。而他們的家人不能直接跟青年們接觸,不知他們的生死健康,只怕更是五內如焚,寢食難安。林鄭及她的高官們怎麼對他們沒半點同情,怎麼不替他們多想點辦法,只想以一句不能干預內地司法制度敷衍了事呢?
《東方日報》
香江府衙多污穢 蛇鼠一窩不堪聞
說到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地方光潔明亮,蛇蟲鼠蟻自然難以藏身;相反,一個地方污糟邋遢,自然吸引蛇蟲鼠蟻窩藏。政府建築物成為鼠竇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除了與衞生欠佳等客觀條件息息相關,人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有道是人的氣場會對周圍事物產生影響,當政府人員活像「死蛇爛鱔」一般,以「蛇王」為樂,所處之地自然也是一片污濁,妖氣沖天。
《明報》
應對疫情研發綠債 檢視開支長治久安
雖然今年先後有穆迪及惠譽以政府管治被削弱及與中國大陸更融合為理由,降低香港的信貸評級,但香港企業發債成本,及金管局所發行的外匯基金票據息率沒有因此而顯著上升。相反,因為美國聯儲局在疫情下將息率減至零,在聯匯制度下港元息率亦大幅下跌,特區政府今年若再發行綠色債券集資,息率應較去年更低。而且若要完善香港綠色債券市場,必須增發3年、10年、15年的綠色債券,始能令到企業發綠色債時有所參考。在本年度內大幅增加綠色債券的額度,一來可籌集更多資金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亦可加快形成香港的綠色債券利率曲線。要留意綠色債券籌集所得資金未必適合直接用在支援企業,如果不適宜全部以綠色債券方式為抗疫所需集資,政府亦可考慮發普通債券來填補庫房所需。最重要是認清疫情相當反覆,第四波會否在秋冬季來襲未可逆料,政府不宜等到明年初公布預算案時才下決定,應該現在便認真考慮加大發債規模。
《信報》
特朗普多一張「大法官」牌」可打
金斯伯格贏得自由派推崇,問題卻是,美國保守派民眾不以為然,他們對於墮胎、死刑和同性戀權利等等問題持有不同看法,而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恰恰是保守派選民。由此可見,特朗普在選戰中手上忽然多了一張「大法官牌」可打,只要他的任命人選符合自己陣營口味,相信能夠鞏固不少票源。一般來說,大法官的任命必須經過參議院聽證和同意,程序需要幾個月,屆時總統選舉已完結,何況參議院控制權可能有變。不過,大法官何時正式上任沒相干,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是利用大法官提名為自己拉票。
《大公報》
司法機構不能成為“獨立王國”
港英時代漠視民意,不少機構享有特權,自把自為。回歸後,特區政府重視民意,不少昔日的“無王管”機構被納入監督。譬如醫委會,過去由醫界壟斷,近年增加了社會人士比例;再如旅遊業議會,過去由業界人士組成,被指包庇護短,近年旅議會被解散,由旅監局取而代之。最典型莫過於“警監會”改組為“監警會”,名稱改了,監管主體及深度完全不同,體現了真正的問責。
《文匯報》
持續消費「12瞞逃」 攬炒派謀政治私利
事實上,特區政府密切跟進12人在深圳被拘留事件,已將被捕者家屬聯繫律師的要求,明確向內地執法部門反映,全部被捕人已按內地提供的名單各自揀選兩名代表律師,駐粵辦和入境處亦有協助。但是,攬炒派對此視而不見,一方面抹黑內地當局提供的律師為「官派律師」,揚言拒絕;另一方面無視香港必須尊重國家的司法權和司法程序,死纏爛打強求特區政府「出手救人」,滿足他們非法過分的要求。這說明,攬炒派根本不是真心協助12人,而是利用他們來攻擊、抹黑特區和內地政府,企圖再掀起反中亂港的歪風,令香港永無寧日,好讓攬炒派乘機渾水摸魚,撈取更豐厚政治紅利。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US military spending way out of proportion
The US plans are being driven by fear of losing dominance. America’s military budget is overblown and out of proportion to needs. Instead of boosting spending and military capabilities, the US would be better served by scaling back and reallocating funds to pressing priorities such as health, educ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climate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