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編輯推介

報章社評節錄9.2

《蘋果日報》

警隊恐襲市民法理難容

暴力的惡性循環正在上升;抗爭者用上燃燒彈、火陣的確危險及鹵莽,但更可怕的是林鄭政府及警隊不斷將打壓的力度升級,無約束濫用手上的權力與暴力,並把打擊面不斷擴大,把更多不同階層、背景、專業的市民當成敵人,把努力在街頭紓緩矛盾減少傷亡的人視為罪犯,還擺出一副不屈服就打壓到屈服為止的強硬姿態。

《東方日報》

一暴未平一暴起 制亂無期萬事休

黑雲壓城城欲摧。學界今日發起大罷課,暴徒揚言再次塞爆機場,廿一界別更威脅大罷工,加上很快就是十月一日,亦即是新中國建國七十周年的大日子,舉世矚目,反對派絕不可能善罷甘休,誓以更瘋狂更血腥的暴亂「贈興」。港府和警方再不出狠招用猛藥,中央再不果斷出手撥亂反正,別說兩制萬劫不復,一國亦必引火燒身,後果不堪設想!

《明報》

遏暴力當局硬的更硬 撫民情未見軟的更軟

暴力升級到這一步,各階層都受到嚴重影響,香港6名宗教領袖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政府及示威者讓香港有兩個月「靜止期」,希望尋找出路。我們認為,政府引用《緊急法》是下策、出動解放軍更要盡力避免,然而現實情况卻是不斷朝最壞方向發展。為了制止暴力,社會必須劃清界線,不要再合理化暴力又或轉移視線;當局亦應多想辦法,剛柔並濟,硬的可以更硬,軟的亦要更軟。近期警方加強執法和拘捕力度,是否起到「止暴制亂」作用,還是激化仇恨衍生更多暴力,仍需時間觀察,然而在軟功方面,當局所做實在太少,除了開會籌備對話平台,市民看不到政府還有其他較大動作,遑論正式撤回修例和獨立調查。當局單靠硬功缺乏軟功,實在很難疏導民情。

《星島日報》

維護乘客權利 不容擾亂機場

機場是香港的對外交通樞紐,在任何國家,大城市的國際機場都是最重要的戰略設施,乃首要保護的地方,不會容許受到擾亂,威脅正常運作和安全。但早前大批激進示威者竟能成功闖入離境大堂,佔據了整天,更阻止乘客登機,機場秩序蕩然無存,顯示處理危機的機制有不少疏漏,未能有效應對突發事件。

《經濟日報》

中美續邊打邊談 延長戰鬥耐力

事態將如何發展,將視乎新加徵關稅,對中國已下行的經濟造成多大壓力、北京不斷加推的措施又能提振經濟多少、美國消費者因新關稅對特朗普的抱怨有多大、美國經濟在儲局行將再減息下會否挺得住貿戰衝擊、美國選民厭華情緒究竟有多深,以及特朗普選舉操作包括反移民等是否成功等等。簡言之,究竟中美誰更捱得。

《信報》

示威者切勿迫使政府頒布《緊急法》

相信有不少政界人士都像譚惠珠一樣,希望政府以行之有效的法例及本身的能力處理亂局,畢竟這是按規矩辦事的法治精神,除非到了迫不得已才該運用額外的手段。既然香港法律仍能處理,就該嚴肅處理,不管示威者的目的是什麼,止暴制亂最理想的方法是依循現行法律。站在小市民角度,干擾機場不合理,妨礙交通之餘又損害經濟,如果依循現行法律不能處理,政府無計可施弄致要頒布《緊急法》的話,屆時民意未必有利於示威者。

《大公報》

宜將剩勇追窮寇 直搗黃龍擒禍首

說穿了,只要罪魁禍首黎智英等人拒絕放下兇器,那些蝦兵蟹將就不可能收手。可以看到,儘管警方已發出反對通知書,民陣也聲言取消前日的遊行,但縱暴政客仍然鼓動支持者「自由行」,黎智英更走在最前面,儼然以總舵主自居,他狂言不要被警方的執法行動「嚇倒」,無異為黑衣暴徒下達進攻指令。隨扈在黎智英身邊的,則是社民連梁國雄及職工盟李卓人兩位哼哈二將,都曾收受黎智英的政治黑金且「袋住先」。這一幅群丑圖,正是黎智英黑金操控反對派叛國亂港的寫照。

《文匯報》

必須採取壓制性辦法和武力遏止暴力毀城

政府要積極考慮採取必要的法治手段,形成以我為主、主動制亂的高壓態勢。近期以來,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在現有法律框架、法治軌道上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的辦法,包括實施《緊急法》。實施《緊急法》,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可在毋須立法會通過下,訂立任何行政長官認為合乎公眾利益的規例,包括檢查、管制及壓制刊物、照片及通訊等,也可直接修改現時法例,並可規定刑罰,包括終身監禁。政府只有採用這些壓制性法治手段,才能給執法者與和司法機構,以更大的授權、更有力的支持。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Despite his boasts, Trump is far from winning trade war

The main bar to relocating to the US is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world’s supply chains, particularly for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Tariffs affect costs as China is the world’s dominant producer of parts and accessories. Trump is counting on a trade war win and good US economic outlook for re-election in 2020. Far from being a winner, his strategy is proving counterprodu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