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編輯推介

報章社評節錄8.8

《蘋果日報》

濫捕濫權的警隊怎能恢復秩序!
拘捕方先生( 方仲賢 )已不合理,更荒唐的是當一眾深水埗街坊看不過眼到警署要求解釋及放人時,警隊居然先落閘再派大批防暴警到場再亂射多枚催淚彈,把原本平靜的社區變成形同戰場。肆意以手中權力暴力對付尋求公道的市民和街坊,這算是哪碼子的專業紀律部隊!

《東方日報》

反修例變質革命 不收手全港陪葬
香港淪落到今日地步,跟港府姑息養奸脫不了關係。所謂蛇無頭不行,人們但見反中亂港集團均有司法保護傘撐腰,尤其是壹傳媒黎智英更有免死金牌,政治黑金案獲放生,佔中案不了了之,甚至連證據確鑿的恐嚇東方報業記者案都石沉大海。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同黎智英大搞魔鬼交易,終致反中亂港勢力尾大不掉。昨日法律界再發起黑衣遊行,要求鄭若驊問責下台,這固然唯恐天下不亂,但若非鄭若驊其身不正,德不配位,亂局又豈會一發不可收拾?

《明報》

中央發信號部署介入 香港急須向暴力說不
張曉明的發言雖有觸及「港獨」和「顏色革命」,惟必須注意,他沒有稱呼現在香港發生的是「顏色革命」,而是用上「帶有明顯的顏色革命特徵」這一表述,反映中央仍然理解,大多數市民和平上街,目標仍是反修例和不滿政府,並非支持「顏色革命」或「港獨」。中央將和平示威與「顏色革命」切割看待,亦沒有關上獨立調查大門,香港各方亦應思考,是否應該清晰與「港獨」和暴力劃清界線。倘若社會上下願意向暴力說不,香港仍有機會避免駐軍出動或中央援引《基本法》第18條在港實施全國性法律的局面。

《星島日報》

中央平亂決心不可低估
張曉明談到中央對香港局勢不會坐視不管時,引述了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當年兩次講話,有關原文值得一讀。鄧小平在八四年說:「不能籠統地擔心干預,有些干預是必要的。如果發生動亂,中央政府就要加以干預。」「在香港駐軍還有一個作用,可以防止動亂。那些想搞動亂的人,知道香港有中國軍隊,他就要考慮。」他在八七年則指出:「特別行政區是不是也會發生危害國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個時候,北京過問不過問?如果中央把甚麼權力都放棄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混亂,損害香港的利益。」鄧小平的預言在某程度上應驗了,而他當年的應對「錦囊」,到今日仍然適用,就是中央對香港亂局必須出手干預,才可避免情況惡化危害國家和香港。

《經濟日報》

港陷金融戰風眼 必須嚴陣以待
面對金融戰可能開打,由於香港金融體系穩健,金融機構經常做壓力測試,銀行體系結餘有超過543億元,外儲高達4,485億美元,相信可像金融海嘯時承受得住金融戰衝擊,但資產價格大幅波動難免,進而影響實體經濟。而一旦資產價格大跌,造成負財富效應,很可能打擊消費信心,令市民減少開支,使市道更趨疲弱,企業裁員收縮規模,推高失業率。金融戰風險上升,亞太區央行已出招自保,香港身處風眼之中,更不能掉以輕心,須及早加固金融及經濟防風措施。

《信報》

中央態度趨硬 抗爭代價陡增
示威者在這兩個月以來揚言,遍地開花的抗爭運動是要增加政府的管治成本,促使官員回應訴求,可是相關行動不斷出現暴力元素,現在造成反效果,增加的是示威者的刑罰成本,部分被捕者面臨的是隨時監禁十年八載的暴動罪,藏有攻擊性武器若然罪成,亦有機會入獄。年輕人理應擁有大好前途,在國家主權不容侵犯的大原則之下,何苦押上一己命運引來「止暴制亂」的鎮壓!最低限度,示威者須奉行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精神,勿站在守護國家安全的對立面。……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大公報》

打破沉默站出來,勇敢向暴力說不!
既要作最壞的打算,更要作最好的準備。目前香港的情況尚未惡化到那樣的地步,香港市民也不希望出現那樣的局面。不管怎麼說,香港作為文明都市、法治之區,理性的力量仍在,法治的精神深入人心,正如人體生病,免疫力就會自動被喚醒,發揮作用。不管是打工仔還是企業老闆,不管是社會精英還是普通市民,不管是年長一輩還是熱血青年,大家都要站出來,大聲向暴力說不,向亂港勢力說不,這是守護家園的最強大力量,同時也是維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應有之義。

《文匯報》

中央展示平暴止亂堅定意志 為港恢復法治安定定調指路
他(張曉明)指出,雖然當前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民意和訴求,但最大的民意是求穩定、求安寧,盡快恢復社會正常秩序。香港不能再亂下去了!這是廣大香港市民包括「沉默的大多數」的共同心聲。這是中央對香港民情民意非常清晰的概括。香港作為法治、文明、安全的國際城市,尊重法治、堅持理性和平非暴力,依然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廣大市民反暴力、守法治、求穩定、謀發展的訴求沒變,扭轉香港當前局勢有堅實的民意基礎,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香港一定能否極泰來。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While the US rants,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working on free-trade deals
Governments not used to the burden of leadership are searching for ways to fill the void, and two agreements – one in Asia, the other in Europe – offer hope.
The more significant of the two, Asia’s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moved closer at a recent meeting in Beijing towards the goal of creating the world’s largest free-trade area by the end of the year.
Every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meet the target; it would support multilateralism while being a bulwark against Washington’s protectio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