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8.6

《蘋果日報》

香港只是中美關係一隻棋子
特朗普與中共有沒有枱底交易,不能只看香港,要看全局的態勢。美國鐵了心與中共對抗,制裁香港只是其中一個戰術,也是遲早的事。反之,若沒有全局戰略大調整,就算制裁了香港,也動不了中共的根本。站在香港立場,制裁不制裁關係很大,站在美國的立場,制裁只是一步棋,或遲或早,該下則下。明乎此,對時局還要有多一點耐心。

《東方日報》

藏污納垢鼠患多 街市爆疫恐成禍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當局滅鼠敷衍塞責,絕對沒有冤枉,前年引入的新式氣壓滅鼠器一隻老鼠也捉不到,得物無所用,浪費公帑;上個財政年度動用兩億元滅鼠四萬四千多隻,平均每滅一隻老鼠花費逾四千元,惟鼠患指數不跌反升。人們不明白的是,滅鼠並非移山填海的大事,為何港府一直無法做到?大事做不成,小事又做不好,滅鼠多年愈滅愈有,這已不是有姿勢無實際,這是冇心冇肺冇靈魂,從來沒有用心施政,從來沒有以民為本。

《明報》

美宣布衛生部長訪台 再衝擊兩岸中美關係
不過,若美方這種溫水煮蛙式的逐步升級戰略觸碰到北京的紅線,台海的張力就會達到或超出臨界點,屆時北京的選擇並不多。當然,除了軍事衝突危機,對台經貿施壓也會令台灣經濟雪上加霜,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10年有效期下月將屆滿,由於續約主動權在大陸,台灣是主要受惠方,島內產業界緊張關注。台灣總統蔡英文也看到了危機所在,她昨日表示,今年美中關係惡化,最近有更加升級的趨勢,台灣也受到影響,「必須審時度勢,沉着應對,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但是,知易行難,民進黨是以台獨為黨綱的政黨,美國是利用台灣來刺激大陸,台獨勢力能否允許她在「冒進」的路上後退,美國會否給台北選擇的自由,目前來看,蔡英文的選擇更少。

《信報》

時隔九年再破頂. 危機深重買黃金
目前全世界的經濟及地緣政治風險的確比上一次危機複雜許多,金價衝破上次高位再刷新紀錄可謂事出有因,資金進一步湧入追捧黃金以對沖風險不足為奇。惟凡事都要兩面看,一旦滯脹成真亦絕非好事,普羅大眾收入停滯而物價照升,生活必定更吃力;在長期量寬之下,有產與無產階級之間,貧富只會更懸殊。因此,金甲蟲凱歌高奏,其實也是一個危險警號。

《經濟日報》

髒亂街市防疫改革 應創新設管理局
港府前年預留20億元進行為期10年的街市現代化計劃,應參考外國和本地新街市的設計,來提升街市質量。領展在秀茂坪寶達街市和馬鞍山耀安街市打造智能化街市,空調環境,地方乾爽,只接受電子支付,既給市民良好買餸新體驗,亦符合公共衞生要求。除了硬件外,港府應認真考慮成立街市管理局,因現時食環署管理一直被詬病,公眾街市以至公廁衞生問題多多,街市大量空間被浪費,令人覺得政府管理不力。若能有一個獨立機構負責,透過下放權力搞好街市衞生及經營管理,恰如1990年醫管局成立,大幅改善管理,既可提升服務水平,又能提供市民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倘若表現不好則問責,才有望促成街市改革。

《大公報》

黑心醫護发“國難財”醜陋不堪
至於“行醫牌照”問題,其實也是無中生有。內地人員在香港的工作是指導及協助,並非親手檢測,更不是醫治病人。再說了,香港的醫護水平,就一定比內地強嗎?未必!退一步而言,萬一香港醫療體系崩潰、大批患者無法收治,為了救人,有沒有牌照是次要問題。好比有人遇溺,見義勇為者是否必須先出示香港救生員牌照才能下水救人?如果是這樣,與見死不救沒有區別。

《文匯報》

阻礙內地施援抗疫 「政治病毒」上腦眼盲心黑
救人勝救火。中央為本港抗疫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和協助,與港人同心抗疫,共克時艱。內地援港人員的工作科學規範,符合本港法律法規。國家健委官員昨日表示,香港的全民核酸檢測工作計劃應由特區自行考慮,要持續多久要取決於港府組織動員能力以及香港市民配合程度;建設方艙醫院及臨時醫院方面,在專家、技術、物資及施工層面,按港府需求給予支援及幫助。內地支援本港抗疫,完全是出於對港人的關心愛護,保障港人健康安全,沒有任何政治和利益計算。相比之下,本港攬炒派、少數無良醫護處心積慮刁難阻礙內地支援,真是無良無恥。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Be extra vigilant when visiting wet markets
The closure of the two markets for sanitisation is a right response amid growing worries over the resurgence of local infections. Some wet markets have suffered a 20-30 per cent drop in business as a result.
While some market-goers have stepped up precautions, such as avoiding direct contact with cash when receiving change, it is business as usual for others. The risk is real and vigilance is 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