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編輯推介

報章社評節錄8.5

《蘋果日報》

不回應訴求休想business as usual 

真正一再傷害香港經濟基調的不是三罷或市民的抗爭活動,而是林鄭的剛愎自用,倒行逆施。她不顧市民反對硬推送中惡法幾乎斷送香港的獨特地位,令外國、外資企業一度重新考慮在香港的投資。此外,多家評級機構最近就發表報告,指香港的政治危機可能影響香港競爭力及評級,若林鄭能正面回應市民的各項訴求,危機將可迅速過去,對香港經濟前景最有利。在未正面回應巿民在反惡法抗爭的訴求前,林鄭及建制派別妄想可business as usual。

《東方日報》

經濟衰退在眼前 自毀長城最堪悲

港府已經報廢,高官光說不練,香港奄奄一息,而反對派猶不肯收手,猶要死命踩多一腳,今日發起的大罷工隨時演變成大規模堵路和騷亂,爆發更血腥的衝突,令脆弱的經濟和局勢雪上加霜。香港人鬥香港人,鬥個天昏地暗,鬥個你死我亡,外部勢力不戰而屈人之兵,寧不悲乎! 在反對派「違法達義」、「暴力或能解決問題」等謬論荼毒之下,整個社會愈來愈反智,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經濟被毀還有重建的一日,但人心敗壞、法治淪喪,要重回正軌真是談何容易!

《明報》

陸停自由行對台示警 後續影響恐超越選舉

過去,每到台灣選舉前,大陸都盡量避免出台激烈的對台舉措,以免被民進黨「撿到槍」炒作,但今次不僅高調叫停赴台自由行,解放軍更在台海大規模軍演,顯示北京對台政策已跳脫被台灣選舉綑綁的窠臼,不再懼怕對民進黨有利,由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變成以我為主。現在看來,在藍綠勢均力敵的較量中,以台北市長柯文哲代表的白色力量下月若加入戰團,恐怕對蔡英文的威脅更大一些。但無論如何,2020年台灣的大選,都不同於以往,將會是影響兩岸關係未來5到10年的重要分水嶺。

《星島日報》

經濟瀕衰退 紛亂不止前景堪憂

中美上周在上海完成新一輪貿易談判之際,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下月起向中國三千億美元貨品徵收百分之十關稅,被中方指為「極限施壓」及「恐嚇訛詐」。 在外憂之餘,香港更要面對持續的示威衝突,嚴重影響旅遊業及金融投資活動,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愈來愈大。 從目前情況看來,示威活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而雪上加霜的是,反修例人士號召今日全港罷工,多個行業受到影響,往後罷工行動會否擴大乃未知之數,局勢發展如何,仍難預料。

《經濟日報》

衝突螺旋式惡化 民怨宜解不宜結

目前形勢的確惡劣,更須港人上下齊心。當年不論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爆破,甚至沙士疫情,都是外來輸入,都是外因,港人不論界別、身份,萬眾一心抵抗,終令香港走出困局。 現時和當日最大的不同,是最困擾香港的不是外因,而是內因,更因立場的不同,港人不但不再萬眾一心,反而撕裂內耗以至內鬥。一場因政府不當強推《逃犯條例》修訂激起的政治風暴正螺旋式惡化,挫傷本港政治、社會與經濟。各界提出不少建議,呼籲繫鈴人的港府檢討如何回應示威者與市民訴求,港府不論從管治抑或經濟考量,都應從民怨宜解不宜結、宜疏不宜積出發,設法緩解困局。

《大公報》

侮辱國旗必須嚴懲 「港獨」不除港難不已

過去九個星期以來,每一次遊行,暴力都如影隨形,而隨着事態不斷演變,暴力也就越來越嚴重,暴徒也越來越猖狂。 所有這些,難道真的只是為了「五大訴求」如此簡單? 這絕不是一場簡單的「自由抗爭」,更不是冠冕堂皇的「追求民主」,而是一系列赤裸裸的顛覆行動。眼前形勢說明,香港正被「港獨」暴徒騎劫,令人痛心的是,仍然有一批人站在暴徒立場上攻擊辱罵勇敢執法的警員。他們自我陶醉於廉價的正義感當中,揣着自以為是的偽善道德標準。 香港社會正面臨一場嚴酷的生死之戰,這是分裂與反分裂的較量,是奪權與反奪權的較量,這場戰爭,不能只靠特區政府和警隊,更要靠全體熱愛香港的市民。要重塑香港的法治秩序,必須堅定支持特區政府及警隊遏制亂港勢力的暴行。亂港頭目不除,港難不已;「港獨」不除,港無寧日。

《文匯報》

有法不依違法不究 香港法治長城有坍塌之虞

多次堵塞紅磡海底隧道、頻密按響警鐘阻地鐵開出、到新城市廣場內對商舖搗亂騷擾食客貼政治廣告……過去一段時間,香港所謂「不合作運動」遍地開花,各種各樣的違法活動不斷上演,更出現用磚頭攻擊警署、推燃燒物襲擊警察等極端暴力行為。但這些違法活動,並沒有依法受到追究,甚至連指出這些活動是違法活動的聲音,都微乎其微,商業機構更是一味退縮以求平安。香港的法治長城,因此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裂縫,如果不及時依法採取行動,香港的法治長城將不斷坍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法治長城的建成,是香港幾代人努力的共同成果,今天如果不全面地執行法律,有法不依、違法不究,香港的法治長城,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危險。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Conundrum for government as civil servants take a stand

An organiser of Friday’s rally denied that it had compromised civil servants’ professionalism. It is up to the Civil Service Bureau and the government to clarify the existing rules and how they might be reconciled with civil servants’ constitutional rights, rather than talking about taking serious action over any viol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olitical neutrality. In any case, complex bureaucratic procedures make serious disciplinary action against a civil servant time-consuming and problematic. Hong Kong is a better place for having had a neutral and professional civil service that gives impartial advice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 day. Amid the escalating US-China trade war and an uncertain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needs it more than ever if it is to confidently meet 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