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編輯推介

報章社評節錄8.13

《蘋果日報》

政權恐嚇警暴升級 走向國家恐怖主義

中共的攻擊更有賊喊捉賊的意味。美國政治評論家、《恐怖主義文化》一書作者杭士基(Noam Chomsky)認為,恐怖主義是「利用強制手段針對民眾,以期實現政治、宗教或其他目的」,國家也可能是施襲者,並稱之為「國家恐怖主義(State terrorism)」。

……

中共港共的所做所為,不正是企圖把新疆的維穩手法搬到香港嗎?不正是強制港人接受其一黨專政、維穩政治,走向國家恐怖主義嗎?而香港警務處、保安局去年先後有高層率隊訪問新疆,交流反恐戰術、模式,甚至去考察新疆再教育營,難道,新疆的今日,就是香港的明日?這不是逼香港市民、公務員更堅定地與暴政暴警割席嗎?

《東方日報》

止暴制亂失良機 示威港插翼難飛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毛澤東深明革命運動最着重時機,分秒必爭。特區以林鄭月娥為首的班子沒有實戰經驗,妄想與反對派「大和解」,六月九日及六月十六日兩次反修訂逃犯例大遊行後未有及時出招,本報正論及功夫茶先後十四次提出警告,政府無視危機,等到現在「顏色革命」成形,毒瘤發作,已盡失救亡先機,令人為之扼腕,本報八月六日標題「縱容暴亂陷絕境 玉石俱焚早注定」正論道破特區政府恨錯難返的處境。

《明報》

警察行動須合規守法 社會切割暴力勿含糊

激進示威者和警方所用武力近期不斷升級,「搞出人命」風險愈來愈高。周日警方的行動,改變了之前「佈防與示威者對峙」策略,驅散之餘又強硬拘人,太古港鐵站險象環生幾乎人踩人,有居民不滿警方過度使用武力;「臥底警員」在銅鑼灣拘捕激進示威者後拒絕表明身分,更偏離《警察通例》要求。警隊執法也要合規守法,才能顯示專業,警方周日部分行動過了火位,應予譴責。香港需要盡快結束激進示威者和警方之間的「以暴易暴」惡性循環,警方必須檢討新策略下所用武力,以免為亂局加柴添薪,社會亦應毫不含糊反對暴力,向玉石俱焚和「攬炒」說不。

《星島日報》

不應剝奪市民使用機場的權利

從香港整體經濟的層面看,機場是國際運輸的重要樞紐,每年的客運和貨運量都居全球前列,乃香港經濟的支柱之一,如果「佔領」機場行動繼續下去,對空運和有關行業的挫傷將極大,後果十分災難性。選擇在機場搞抗爭的示威者,不能無視廣大市民和旅客使用機場的自由和權利,也不能不顧在機場謀生的以十萬計僱員,更不能傷害香港經濟的重要依靠,讓社會大眾共吃惡果。這行動應該停止了。

《經濟日報》

癱瘓機場損經濟 官民都須克制

示威者亦須冷靜下來,思考倘不斷將抗爭升級,是否合乎全港市民福祉,因無休止的示威,不但影響市民日常生活,還損害零售業,情況有蔓延迹象,若持續下去可能令企業裁員,威脅到普羅市民的飯碗,最終只會失去市民的同情。港府和示威者都要認真思考,繼續讓衝突惡化下去,只會嚴重挫損港人幾十年來努力所建立的根基,各方須克制冷靜,想方設法打破當前困局。

《信報》

放棄暴力讓光明驅散黑暗

誠然,示威者認為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和其他相關訴求尚未得到政府切實回應,可是大家都明白,對話永遠好過對抗。既然林鄭擺出願意對話的姿態,又說今年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將有大膽措施,因為示威活動反映由民生引發的深層次矛盾,所以會加強處理房屋及醫療等等問題,示威者若然把握機會參與對話,不失為進退有度的中庸之道。我們相信,只要能夠推出代表人物的話,絕對不愁沒有平台,本城不乏有心人樂於伸出援手。黑暗無法驅散黑暗,唯有光明可以,放棄暴力是邁向光明的第一步。

《大公報》

鏟除本土恐怖主義癌細胞決不能手軟

為期兩個月的暴力示威正在發生質變,有組織的暴徒從衝擊警察總部、立法會大樓、中聯辦,到侮辱國旗、國徽,再到傷害警員,暴力不斷升級,網絡上更湧現大量「伏擊警察」及家屬的恐嚇訊息,簡直喪心病狂,何止踐踏法治,更具本土恐怖主義的特徵。恐怖主義是人民公敵,是寄生於社會肌體上的瘤細胞,若不果斷切除,後果不堪設想。

《文匯報》

暴力惡行現恐怖主義特徵 以最有力手段避免最壞結果

目前,我們相信警方仍然有足夠的力量遏止暴力,阻止局勢進一步惡化。但只有把情況考慮到最壞,政府做好最壞局勢下的所有預案,做好最充分準備,用好目前的最有力手段,才有可能爭取最好的結果。同時,所有熱愛香港、珍視法治、渴望平安的香港市民,更不能受謠言謊言誤導,更應清楚認識到,目前針對社會、針對警方、犧牲市民利益作為要挾的極端激進暴力行為,已經具備恐怖主義行為特徵,如果還不及時遏止,對其聽之任之,對港人、香港和國家都是一場災難和悲劇。廣大市民必須更堅定不移支持警方嚴正執法、平息暴亂,支持特首和政府迎難而上、勇敢作為,帶領港人走出危局。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It makes sense to use AI to fight crime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was earlier forced to scale back on a multipurpose, closed-circuit camera surveillance system installation project in Kwun Tong because of privacy concerns. That said, there is a case for crime fighters to take to cyberspace, especially as criminal activities are becoming more technologically sophisticated. As long as there are sufficient safeguard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ffec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right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riminal detec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