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7.28

《蘋果日報》

當論文抄襲醜聞變鬧劇

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自行宣布「放棄」碩士學位後,反應已經慢了好幾拍的中山大學終於回過神來,啟動初步審查認定李眉蓁論文有抄襲問題,未來完成外部審查程序後,「撤銷」論文高達96%抄襲的李眉蓁碩士學位,應只是時間問題。中山大學已表示將研議是否以「技術報告」等更合宜方案取代在職專班研究論文,教育部也可考慮是否對《學位授予法》進行彈性調整。當然,不論如何調整碩士學位授予制度,各大學在過程中都需要嚴格管控品質,論文或報告的評量形式可以多元,基本學術倫理卻絕對不能違反,更不能像此次風波一樣把醜聞演成鬧劇。

《東方日報》

抗疫未做好把關 遲來加辣為時晚

政府把關不力,把全民捲入疫慌。第三波疫情突然爆發,短短三周內確診人數倍增至直逼三千人,不少專家都估計與政府大開中門,讓多個類別人士豁免強制檢疫有關,例如穿梭各國的海員及機組人員本來是高危一族,其他國家大都對這些人士嚴格檢疫,控制入境,獨香港大發慈悲,高叫人道主義,讓萬名人員不用強制隔離,可以直入市區播毒。各界疾呼危機,政府才如夢初醒,收緊豁免措施,及要求提交樣本。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單單七月一日至今超過四十宗海員確診,而之前數個月,有幾多隱形患者獲得豁免檢疫,因為沒有檢測,無從稽考,政府對外人仁慈,實在累死香港人。

《明報》

收緊防疫兼顧民情 超出負荷便應求援

本港疫情嚴峻,政府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民生副作用難免愈來愈多。昨天港府宣布食肆全日禁堂食,不少無法在家上班的打工仔,對於中午何處「開飯」,便有很多疑惑,亦有人擔心一法立一弊生。本港民情複雜,有關防疫的討論,不時出現借題發揮政治操作,然而亦有一些牽涉實在民生問題。不少市民既擔心疫情,亦擔心防疫新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任何流言都有可能放大社會躁動和不安。遏制疫情是眼前首務,若有現實需要,防疫措施再辣亦要考慮;與此同時,當局亦要密切留意民情和社會承受力,做好配套安排,減輕民生副作用。部分確診者等待數天才獲安排入院,情况不能接受,必須盡快處理,設若系統已超出負荷,當局應即時求援,不應再拖。

《信報》

長痛不如短痛 嚴堵防疫漏洞

不聽專家言,吃虧在眼前,第三波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現在推出食肆全日堂食禁令,以及強制人人戴口罩,有用嗎?我們認為,政府官員必須先戒掉「抗疫百日漸露曙光」的沾沾自喜,然後以謙卑態度面對現實,從嚴堵塞防疫漏洞。若然豁免檢疫安排涉及經濟活動,那麼我們不得不認真考慮一個問題,是不是應該讓香港社會停止運作半個月,從而切斷病毒傳播鏈?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指出,新的限聚令和全日禁止堂食與之前的做法分別不大,現時的狀況是「查唔切、檢測唔切、隔離唔切」,他建議政府提出紓困措施幫助企業停擺一兩星期,讓打工仔留在家中。

《經濟日報》

嚴格執法遏疫情 全民警醒最關鍵

港府最初只禁晚市堂食,曾惹批評病毒豈會入黑才肆虐云云,背後顯然希望減低經濟衝擊。然而,單日確診數字連連破頂,官方料已確信長痛不如短痛,故連出辣招。講到底,確診數字愈快下降,官方愈早解禁,經濟活動才有望逐步恢復正常,故惟有市民認真防疫,改變有些市民所說「要中就中丶防都無用」的消極想法,加上政府盡快堵塞漏洞、嚴謹執法,盡快壓低感染數字,才能根本應對疫情。

《大公報》

疫情十分危急 勿再內耗自殘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人心。中央對香港人的關心是一貫而真切的,對香港的支持是實實在在的。亞洲金融風暴時如此,沙士時如此,全球金融海嘯時如此,現在亦如此,每到危難關頭,香港總能獲得中央的無私幫助。香港已到了危急時刻,沒有再內耗、再自殘的本錢,否則,香港恐重蹈美國的覆轍,感染人數破萬絕非危言聳聽,很可能在「攬炒」之下「成真」。全社會是時候放下歧見,一致抗疫。應當堅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獅子山精神鼓舞下,香港一定能夠取得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

《文匯報》

中央支援顯關愛 打破藩籬共抗疫

本港疫情持續擴大,社區大爆發風險越來越高。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透露,中央高度關心香港,應特首呈請,可於短期內派出專家隊協助在亞博館建方艙醫院,又可協助本港加強檢測能力和在疫苗研發成功後供應香港。中央全力解本港抗疫的燃眉之急,關顧香港民生福祉和港人健康安全,充分展示中央一以貫之對本港的關心、愛護和支持。特區政府應把防疫救人放在第一位,打破制度藩籬和思維局限,做好前瞻性防疫預案,必要時果斷請求中央提供更多援助。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We should all adhere to the new measures to combat coronavirus

Headline measures announced yesterday tighten those introduced only a couple of weeks ago. Public gatherings are now limited to two instead of four. In-restaurant dining, previously permitted until 6pm, is now banned altogether. Face masks, already required in public indoor spaces, are now compulsory outside. These are significant tightenings. But they are incremental. Officials felt compelled to go the extra mile that seemed too far earlier this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