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7.15

《蘋果日報》

看你戰狼橫行到幾時?
關起門打狗,強暴香港令舉世驚覺,戰狼業已臨門。有識之士甚至已發出警號:今天香港,明日台灣。不及早聯手對付,後果堪虞。然而極權者自掘墳墓的本事毋庸低估。國進民退、高度中央集權,已導致經濟步履蹣跚;毋須西方國家制裁,將早晚淪為紙老虎一頭。眼底境況縱使不容樂觀,放長雙眼,前景絕不黯淡。洪澇為患,水淹27省;且看你戰狼還能橫行到幾時?極權與追求自由的人性相悖,必定為歷史淘汰,是可斷言。香港人,加油!

《東方日報》

禁令加辣莫忍手 措施增效疫除走
所謂上行下效,政府在抗疫工作上理應擔當先行者角色,這次第三波爆疫情勢嚴峻,減少工作間人流及上下班擠車的接觸,亦是防疫要點,所以政府需要推行三月時採用的公務員在家工作安排,若然不實施該做法,其他企業未必會跟隨,當局有必要起帶頭作用,彈性安排最基本人手,應付經調減的公共服務,達致減低人與人接觸的機會,故不能以公務員因為要維持服務,所以安排彈性上班而不配合防疫所需。

《明報》

泛民激進勢力冒起 政治鬥爭將更尖銳
現在距離立法會選舉仍有接近兩個月,選情尚有很多變數,就算不考慮「DQ」等情况,單看上次區選得票率,泛民為57%,仍然無法突破泛民建制六四比例,在立法會選舉比例代表制下很難大捷,至於功能組別選舉,也不一定可以大有斬獲。昨日民建聯剛公布參選名單,建制陣營的參選策略,仍待觀察。民主派初選反應熱烈,無疑為泛民爭取「35+」注入強心針,不過現在說目標有望實現,亦未免言之過早。

《信報》

堅持衞生常識 抗疫事半功倍
香港目前儘管疫情反彈,慶幸的是大家普遍同意戴口罩是防禦病毒的不二法門,只要堅持這項人盡皆知的衞生常識,抗疫自可事半功倍。沒錯,抗疫會疲勞,意志會鬆懈,人人巴不得在酷熱天氣下撤除護具呼吸新鮮空氣,甚至自由自在報復式消費,但保持身體健康就要付出一定代價。衞生常識不外乎戴口罩、勤洗手和維持社交距離,不是什麼高深理論,持之以恒就是克服疫境的最佳方法。

《經濟日報》

疫戰持久新常態 珍惜所有求多福
一般市民疫下無法出行外遊而感到苦悶,收入又可能減少,更需要調節心態,看旅遊節目當去了旅行,已不是笑話,要盡量保持開朗心境。只要想到香港城市管理比其他地方好,疫下感染和死亡人數仍比很多地方低,相信大家更要珍惜所有,抱着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心態,做好個人抗疫本份,堅毅地挺下去,以各種方式,創造及尋找疫下生活的樂趣,適應新生活。

《大公報》

國安法的威懾力在於敢用管用
事實上,戴耀廷是“初選”的主要策劃者和組織者,也是非法“占中”、“違法達義”的始作俑者,更是“港獨”及“真攬炒”的賣力鼓吹者,他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之間的關系,顯示他是外國勢力的在港政治代理人,這是其有恃無恐、搞風搞雨的底氣所在。他以“戴罪之身”卻不知收斂,近年先後推出“雷動計劃”、“風雲計劃”及立法會“35+”計劃,仿佛“號令天下”。他打?“公民投票”的旗號,要求參與“初選”者簽署“抗爭聲明”,公開承諾當選後否決政府財政預算案,迫使特區政府下台,明顯觸犯國安法明文規定的操控選舉及顛覆政權罪。如果戴耀廷這種搞亂香港的罪人不受到懲罰,法律威嚴何在?

《文匯報》

多管齊下調動資源防院內感染
汲取其他地方的經驗,醫院是疫情傳播的高危場所,由於人群密集、病患眾多,一旦病毒在醫院傳播,交叉感染的速度和規模可以很驚人。例如92歲婦人12日入住伊利沙伯醫院內科病房後確診,同病格的9人都需要檢疫,另外有35名醫護也需要醫學觀察。醫院的防疫控制做得不好,防控風險更大,後果不可低估。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反映病毒社區傳播廣泛,不同個案透過不同渠道進入醫院,對醫院交叉感染造成「大威脅」。一旦醫院出現疫情爆發,難免加劇社區傳播。同時因為醫護要檢疫,也會令本已緊張的醫療人手問題雪上加霜,增加醫療系統的壓力,削弱防疫能力。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Chinese students should not be caught in crossfire
With no other nation in the world as badly hit by the coronavirus as the US and its spread worsening in many places, students were already faced with the dilemma of whether to put education ahead of health. American universities, like their counterparts elsewhere, had already switched to remote learning and that will remain the case for the majority of courses when the new semester beg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