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6.10

《蘋果日報》

張曉明捩橫折曲 大話連篇
事實俱在,他可抵賴政治問題的癥結不是共產黨背信棄義、不兌現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反指「反對派及其背後的外部勢力」不甘「建設一個真正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並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香港」,而要「把香港變成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實體,變成一個反華反共的橋頭堡,變成外部勢力一枚牽制和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捩橫折曲老屈香港人當然不值一駁。詞窮理屈,除了他自己,難道張曉明以為這些大話尚有市場?

《東方日報》 

財赤仍倒錢落海 不自量力救國泰
縱有千百個原因救國泰,但政府不自量力,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單這一個理由足夠令人不能接受整個注資計劃。暴疫夾擊,加上中美貿易戰,以及未來西方因為「港版國安法」可能作出的制裁行動,經濟堪憂,又要紓困救企業救市民,已經動用二千八百多億元,財爺陳茂波預告未來日子艱難,二○至二一年將面對二千多億元赤字,往後數年亦難轉虧為盈。政府不要忘記自己才是全港最大僱主,亦是市民血汗金錢的守護者,在此惡劣時勢,自顧不暇,還要逞英雄,這不是「好打得」,而是「好大喜功」。政府開源節流無功,甚至經常打腫面充闊佬,近六年動用六十億元處理假難民,養癰遺患,而且又敗家大花筒,近年的基建工程動輒耗資千百億元,但大部分都淪為大白象工程,醜聞及事故不絕,港珠澳大橋及高鐵都是蝕本貨,回本無期,沙中線爆出短筋事件,連安全也成疑。還有死心不息,橫跨廿年的萬億明日大嶼計劃,簡直是想倒錢落海,掏空庫房。

《明報》 

拯救國泰延續獨特角色 維護香港航空樞紐地位
國泰以香港為基地,英國政府不會相助,要救只能靠港府。這次港府的注資方案,體現了兩項原則,一是在商言商,確保合理股息回報,二是不會影響股權結構,英資太古繼續做大股東,就算港府將手上國泰優先股轉讓給第三方,也不會有變,從這一角度看,拯救方案實際是延續一國兩制下的特殊安排。當前香港與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國泰特殊角色不變,符合各方利益;對北京來說,照顧英資在港利益,必要時亦可成為與倫敦討價還價籌碼,「脫鈎」並無好處。當然,國泰今次獲港府出手續命,不代表往後可以高枕無憂。疫情改變全球航空業未來經營環境,現在無法預測往後航空業生態會如何,國泰必須深化改革,若不提升競爭力,很難在疫後世界生存。

《經濟日報》 

國泰欠港情與義 須抖擻振作還奇迹
港府與外國商討開闢新航綫時,會利用開放航權,為國泰爭取最有利條件,如增加兩地之間以及經兩地至第三國的服務航班,擴大國泰航綫網絡、航班升降時間等,從而強化本港航空樞紐作用,帶動商務客、旅遊業和物流業發展,並進一步壯大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國泰佔本港航班客運量57%、貨運量41%,若任由國泰倒閉,本地其他航空公司規模小,難以接手,屆時與外國和內地重新商討每條航綫航權問題,將處於不利位置,航權可能會拱手讓人。
港府拯救國泰,就是要捍衞航權,讓本地航空公司將地勤、機師培訓和飛機維修都放在香港,保住本地人飯碗,也保住物流和人流,以免出現系統性風險。

《信報》

汲取社會動盪教訓 莫讓急症拖成頑疾
去年六月九日,一百萬人上街遊行,展開了隨後愈演愈烈的警民衝突。當時特首林鄭月娥承諾建立平台與民眾溝通,卻可惜,政府主辦的「社區對話」僅於去年九月出現過一趟,然後無以為繼,迄今大半年一片空白。官民缺乏溝通的情況之下,中央政府決定制定「港區國安法」,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形容為「香港反對派和激進分離勢力逼出來的」。不幸的是,美國政府認為「港區國安法」的制定是把「一國兩制」變作「一國一制」,特朗普宣布展開取消香港有別於中國內地城市的特殊待遇的程序,等於使香港成為中美惡鬥的磨心。
歷史儘管沒有如果,但歷史總可以反省,如果反修例風波爆發初期,林鄭政府願意與民眾真誠對話,往後的發展或許不會惡化至如斯田地。日前有報章安排一名前線示威者與一名防暴警員電話對談,雖然雙方立場迥異,但兩人有一個共通看法:政府至今仍逃避解決社會問題。
若說汲取教訓,這一年最大的教訓莫過於化解紛爭必須及時,莫讓急症拖成頑疾,因為缺乏對話往往衍生更多對抗。亡羊補牢之道,政府不妨復辦久違了的「社區對話」。

《大公報》 

香港反對派蠱惑學生充當「爛頭蟀」的伎倆不會得逞!
只要一日不安寧,香港就不會有一日的繁榮穩定,更談不上美好未來。在民心思定的當下,香港全社會都要用實際行動向亂港勢力說不。家長和老師要勸喻子女不要受人蠱惑,阻止歪理邪說入侵校園,決不能上亂港分子的當!

《文匯報》

國泰被黑暴累死 靠政府國家打救
本港是國際航空樞紐,國泰作為本港最重要國際航空旗艦品牌,不論在客運還是貨運,具有難以取代的地位。若國泰倒閉,不僅造成大規模裁員,更衝擊本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削弱本港國際商業中心的競爭力。政府出資挽救國泰非常必要,這不僅是救國泰一家企業,而且是為香港發展的大局。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Cathay Pacific has to reach new heights after Hong Kong government bailout
Among the many problems Cathay faces is how to win back more of an alienated mainland market. The aviation industry is so competitive that an airline, or airline staff sympathetic to the anti-Hong Kong government protest movement cannot afford to be seen as indifferent or even hostile towards a certain group of passengers because of their background. Sadly, a legacy of this perception is reciprocal anti-Cathay sentiment among mainlanders.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intend to interfere in management. But it will appoint two observers to attend board meetings. We trust they will realise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role and meet taxpayers’ expectations by ensuring value for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