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
播毒殺港 中共邪惡 世界埋單
如果說,中共寧願掐死香港這隻會生金蛋的鵝,也不讓它成為在專制礦井中呼吸自由空氣而受讚賞的金絲雀,根本是不智與狂妄,那麼,中共在全球湧現武漢肺炎問責、索償潮時加速推出港版國安法,更讓人感受到「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或許,中共正因為恐懼而加速佈局殺立法會,準備以國安理由取消9月選舉或掀起DQ潮、推翻選舉結果。
令人深思的是,中共一步步走向瘋狂、走向滅亡固然是歷史的必然,但世界為甚麼要付出香港這隻金鵝被殘殺、全球近550萬人染疫近35萬人死亡的代價?如此沉重的代價能否讓民主世界對中共的邪惡與瘋狂有清醒的認知,及早終結對中共的綏靖?
《東方日報》
國安法由零開始 制度執行須完善
特區維護國安工作由零開始,歸根究柢無能政府之過,廿三條立法,本應在十七年前完成,功敗垂成後立法無期,國民教育束諸高閣,下一代給反中亂港傳媒及校園黃師洗腦,導致反政府反國家,最近文憑試歷史科試題竟然有三成多考生答日本侵華對中國利多於弊,教育局難辭其咎,臨急補救要求取消試題。特區政府為國家添煩添亂,應該在教育方面配合「港版國安法」,將功補過。教育局表示人大提及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將來成為全國法例在港實施後,相關內容會在學校作適當教育。亡羊補牢,為時雖晚,一代人毀了,希望再下一代避免重蹈覆轍。
《明報》
法官須政治中立 法治靠各方維護
香港法治風雨飄搖,然而本港司法獨立不偏不倚,仍然值得信任,不過正如馬道立所言,法官及司法人員絕對不可偏頗,除了講「實質」,亦要講「觀感」,法庭處理案件,若要就政治議題發表意見亦必須慎重,「不能超過處理當前問題的合理需要」。今次郭官判刑參考了以往案例,單論量刑本身並無太大爭議,事後各方亦沒有提出上訴或覆核,最大問題在於郭官判辭「說多了話」,將太多與案件並無直接關係的反修例暴力,作出「非必要」的公開評論,流於借題發揮。一些人早已戴着政治有色眼鏡看待司法裁決,郭官判辭爭議,不過是「印證」他們既有成見。馬道立關心的,是不要讓那些「明理、不存偏見及熟知情况的人」,對法官和司法人員的不偏不倚有不良觀感,司法人員應該引以為鑑,在公開場合更加謹言慎行。與此同時,司法人員履行職責,亦要堅持無懼無畏,不能因為各方各面的政治壓力,顧左右而言他。
《經濟日報》
中國致力穩人幣 免美藉機打貨幣戰
事實上,人幣走軟是意料中事,疫情令環球資金避險情緒高漲,尤其當美國疫情自3月初開始爆升,儲局連番減息、無限量寬,並與多國央行訂立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確保以美元為主的金融體系能繼續有效運作,令美滙從94.895的低位反彈。加上中國受疫情影響,政府工作報告罕有地不設今年GDP增長目標,凸顯中國當前經濟疲弱,令人幣受壓。
《信報》
中美關係惡化 兩岸更添陰霾
蔡英文所屬的執政民進黨固然刻意疏離北京,現在恐怕再添另一變數,連在野的國民黨也利用「香港牌」與大陸唱反調。就着北京主動出手為香港進行國家維護安全立法,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社交網絡撰文提出:「我立刻請國民黨文傳會發出新聞稿,明確表態本黨『支持香港民主,早日落實雙普選,並支持港人捍衞言論結社自由』。」江啟臣甚至期待民進黨政府以具體修法行動支持香港。
《大公報》
社會穩定是解決深層次矛盾的前提
社會穩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設。這些年來,香港社會積累了不少深層次矛盾,教育、醫療、安老等問題突出,房價高昂令許多打工仔望樓興嘆,貧富懸殊惡化也造成跨代貧窮及年輕人上升通道斷裂。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給特區政府時間與空間,若坐視反對派“攬炒”,政府無法施政、立法會無法運作、社會繼續空耗,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最終受害的還不是香港人本身嗎?
毋庸諱言,香港不少問題積重難返,非常棘手。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指出,這些矛盾並不是如塗紅藥水般可以一下子解決。事實上,沒有任何人比中央領導人更關心香港人的福祉,中央對香港發展樽頸問題也非常了解,亦推出一系列措施幫助香港,未來還會加碼。韓正今次亦鄭重表示,中央在需要時會盡一切能力提供協助。
《文匯報》
維護國家安全有法可依 補法律真空固香港法治──全國人大就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立法系列社評之四
國家安全立法屬中央事權,無可置疑。全國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訂立港區國家法,完善香港實施憲法和基本法有關國家安全的制度和機制,針對的只是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個人。有關立法在實施時與香港現行法律體系兼容,不會影響香港的獨立司法權和終審權,更不會破壞香港的法律制度。香港有聲音認為人大立法「越權」,甚至咬定人大「無權為香港維護國安立法」,這些意見本身才是無視香港的憲制秩序,挑戰、破壞香港的法制。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uch to enjoy with holidays at home in Hong Kong
Where once we complained about too many visitors now there is barely a trickle. Hong Kong is again ours to enjoy and the opportunity should not be squandered. Causeway Bay and Mong Kok are no longer too busy and we have time to go to far-flung islands and districts we would never have considered venturing to. There are countless hidden gems of shops and restaurants and eclectic or historic pla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