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4.27

《蘋果日報》

扭曲事實混淆是非的判詞
沒有人想令法院審訊過程政治化,沒有人想把法官拖進逆權運動的政治爭議又或強分黃藍。我們今次批評郭偉健法官也不是因為他的明顯政治偏頗包括強烈反對逆權運動,而是因為他的判詞模糊、顛倒、扭曲了事實,搞混了案件的法律責任,把身受重傷的受害人變成被告,在她們的傷口撒鹽;並把以利刀肆意傷人的被告說成情操高尚的受害者。若果不盡力駁斥郭法官的說法,不但法律、社會公義不能伸張,還可能鼓勵更多人仿效持刀傷人的被告,令無辜市民的生命安全大受威脅。

《東方日報》

復陽風險勿小覷 防疫措施不能鬆
當然,香港之所以亂成一鍋粥,經濟之所以一潭死水,港府無能絕對是罪魁禍首。防疫後知後覺不用說,止暴制亂光說不練才是最大問題。單是公民黨郭榮鏗把持內會半年都未能選出主席,內會運作陷入癱瘓,廢官輪流出來嚴詞譴責,又是「惡意拉布,有破壞無建設」,又是「鐵證如山,不容抵賴」,但講到依法對瀆職議員作出檢控,個個都顧左右而言他。為官避事平生恥,香港正是充斥避事廢官才淪落至此,但願新上場的五名局長新人事新作風,帶來撥亂反正的希望。

《明報》

政府忽略弱勢社群 疫情不可能受控制
工人是生產者,卻是被忽略的一群,即使疫情發生,需要他們繼續發揮貢獻,也是沒有受到應有的保護,何况已經勞碌一生的退休長者,更容易被遺忘。在美國,最初爆發疫情的華盛頓州,大部分死亡個案都發生在老人院。但這個教訓沒有成為其他州份的警號,目前美國死亡人數達到5.4萬,約1萬多名是老人院的長者。這些本來有長期病患的長者,是各種傳染病的高危人群,理應首先獲得保護和關顧,但在醫療資源突然間變得極度匱乏的情况下,他們成為最後享用呼吸機的病人,不但如此,醫院牀位緊張,他們還成為騰出病牀的貢獻者。加州、紐約和新澤西州引用法律,要求老人院必須接收出院的老人,直到有人提出訴訟,在保護裝置不完備的情况下,將確診病人送到老人院,將會危及其他院友及護工,這項政策才沒有認真執行,但出院的老人被人球般踢來踢去,極可能是他們生命中最後的旅程。

《經濟日報》

創科推動速變革 支撑疫後經濟轉型
正因要冒風險,官員不敢貿然作決定,當局才成立創科創投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風投)合作共同投資,由後者提供專業評估,減低風險。惟政府官僚心態未改,基本上仍本着「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心態,故不會主動拆牆鬆綁,也不理審批過程冗長,美其名因涉及公帑,審批須審慎,一旦出現紕漏,則以依足程序行事來卸責。官員高薪糧準,又有權勢和福利,不作為心態不改,理大科研無法落地事件或不斷發生。

《信報》

金正恩健康成謎 東北亞難卜安危
如果金正恩不能視事,相信最高領導人的權力將落在被視為「第二把手」的金與正身上,她是深得信任的「御妹」,過往屢次陪同兄長金正恩出席重要活動,接班之呼聲高唱入雲。讓外界感到憂慮的問題在於,金與正年僅三十一歲,政治歷練不足,何況北韓素來是一個以男性作主導的國家,女性掌權未必可以服眾。要是金與正真的受命延續金家王朝而跟一眾老臣子尤其是軍方人物不咬弦,腥風血雨的權力鬥爭在所難免。情況就好比金正恩上台執政之初,身為姑丈的朝鮮勞動黨行政部部長張成澤被槍決,罪名是「處理經濟問題失當、貪瀆、結黨營私、亂搞男女關係和受資本主義影響吸毒放縱」等等,實際的致死原因一般估計是新任掌權者消除執政障礙。

《大公報》

共同努力為香港再出發創造機會
抗疫攸關生死,短暫的自律不難做到,難就難在如何將團結的精神推廣開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也不難找到,難就難在如何獲得全社會的共識;社會裂痕的修補,癥結更非難找,關鍵在於能否放下歧見理性探討。這需要的不僅是大聯盟成員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要推動香港朝良性方向發展,年輕人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在此方面,全社會都應該提供可行的良策。

《文匯報》

加強價值觀和法治教育 引導年輕人行正道
年輕人是香港的希望和未來,幫助、引導年輕人重法治、走正路,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部門、學校要制定系統深入、易於接受的課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遵紀守法、尊師重道、積極向上、關心國家民族、對社會有責任感等價值觀,讓基本法和法律教育在年輕人群體中更深入人心;家長更要關心子女,加強溝通互信,為年輕人解疑釋惑;所有對香港負責的社會機構,亦應主動為年輕人提供指引和協助,增強年輕人識別、抵制錯誤思潮的思考力、免疫力。全社會共同努力,為年輕人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使「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Quarantine facilities must be permanent
There is clearly a need for quarantine capacity capable of containing a contagion while it remains a risk. This has prompted Secretary for Food and Health Professor Sophia Chan Siu-chee to raise the issue with lawmakers. “In the long run,” she wrote to them, “we believe there is a need to set up permanent quarantine facilities to cope with the outbreaks that may occur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