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
省靚隨機應變、執生求存的香港招牌
隨機應變亦非由亞馬遜獨領風騷。標榜香港製造的「王維基口罩」亦在這個時候登場,以大約每個兩元的價格應市。當全城在2月搶購口罩之時,王維基闖出本業,從台灣引入生產口罩的設施;經過一輪測試認證,終於應市。股民酬報其化危為機的努力,推高香港電視的股價,自不待言。瘟疫過後,沒有人知道港產口罩會否是一門站得住腳的生意,只要隨機應變、執生求存的香港招牌鬥心尚在,將不致平白糟塌掉這場代價高昂的災劫,化瘟疫為生機。自強、自救,香港人加油!
《東方日報》
政策急轉彎 勞資適應難
這個政府有哪一次推行新政策會令人滿意,總是甩甩漏漏, 招來民怨,需要各界點醒,然後才急急補鑊,紓困措施如此,抗疫措施亦是一樣 。封關拖拖拉拉,檢疫錯漏百出,禁聚令及限制場所營運名單,也是「禁啲唔禁啲」,戲院、酒吧及美容院,官方最初表明不會下令關閉,都是等出了事,有人受到傳染,後知後覺急忙下禁令,「唔禁又禁」令到業界叫苦連天。砍人一刀,之後再來幫人止血,這就是無能政府的「紓困」措施。
《明報》
與疫共存難避免 防疫鬆綁要審慎
防疫措施「鬆綁」,分寸拿揑必須精準。不少專家指出,歐洲疫情只是略見緩和,美國各州疫情走勢各異,太早「鬆綁」疫情易有反覆,甚至給其他地區帶來新一波衝擊。香港若要放寬社區防疫措施,除了緊盯新增病例數目和社區傳播情况,亦需密切留意歐美和內地疫情有否反覆,切忌操之過急。港府放寬防疫措施的前提,應該是深化抗疫工作,在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方面下更多工夫,讓公眾對鬆綁有較大信心。政府加強抵港人士的病毒檢測、打算利用駿洋邨更多單位作為檢疫設施,當然是正確做法,然而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進一步加強。
《經濟日報》
速復工預有折騰 港府業界應建默契
港府須同企業和市民盡早溝通,讓大家都有默契,一旦疫情再現升勢要做好停業停工的心理準備,切勿屆時又狂罵政府反覆。若業界覺得有關安排煩擾,可選擇待疫情完全過後才復業,但這是其選擇自由,也考驗其眼光是否獨到。
正因疫情不知何時了,港府宜按實際情況,與業界建立復業停業的標準默契,大家共同維護,箇中難免會有折騰,但起碼在可控情況下仍有生意做,不會完全扼殺經濟活力,市民亦不會出現「抗疫疲勞」。
《信報》
踢走郭榮鏗 唯靠李慧琼
檢控行不通,罷免行不通,要在短短三個月讓內會選出主席,最有效的解決辦法落在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身上。李慧琼本來就是現屆內會主席,只因有意競逐連任而變作候選人,不能主持選舉會議,改由副主席郭榮鏗主持,導致如今的膠着局面。簡單而言,如果李慧琼放棄競逐連任,即可取回主持選舉會議的權力,踢走郭榮鏗,死結迎刃而解。關鍵是,李慧琼願意犧牲小我嗎?或者說,建制派有適合的內會主席替代人選嗎?
《大公報》
維護國家安全與市民福祉息息相關
反中亂港集團及外部勢力出於政治圖謀,反對二十三條立法,杯葛特區政府宣傳國家安全,這不足為奇,同時,也有不少市民覺得國家安全是「高大上」,與自己「不相干」,認為特區政府應該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香港即使沒有相關立法也無關緊要。現在,經歷了這麼多的風風雨雨,相信愈來愈多人對國家安全有了新的認識。
事實證明,國家安全並不是虛無縹緲,而是與市民福祉密切相關。維護國家安全不僅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前提,也是包括香港市民在內的十四億國人的根本利益所在,更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是行政、立法、司法機關的共同承擔。香港人唯有自覺維護國家安全,落實「一國兩制」才有制度性保障。
《文匯報》
中央撥亂反正有權有責 絕不容反對派混淆視聽
反對派長期無視「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無所不用其極抹黑中央、挑戰「一國兩制」底線,從未真心擁護基本法。但此次他們搬出基本法22條,振振有詞指責「中央干預香港事務」,這是混淆視聽,誤導市民,製造政爭,也再次暴露反對派選擇性斷章取義引用、解讀基本法,而且刻意按照他們的需要隨意解讀。基本法規定,立法會有審核通過法例的責任,議員必須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反對派議員捫心自問,真心實意履行了基本法的要求嗎?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反對派為何千方百計阻撓,長期推卸作為議員的責任?事實證明,不尊重基本法、破壞「一國兩制」的,正是反對派。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Time for Legco to get back to business and put differences aside
At stake are not just the appointment of the next chief justice and dozens of bills caught up in the current backlog. The opposition may think it can score by stalling a controversial national anthem law. But Beijing’s response shows the row may easily escalate into another disqualification saga if it is not handled properly. Lawmakers from across the political spectrum should put aside their differences and get on with Legco busines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