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4.08

《蘋果日報》

抗疫未竟全功,香港人加油!
到如今,舉世公認,戴口罩絕對有助防止病毒擴散。當林鄭躲在世衞組織背後,以封關形同歧視大陸人之時,香港的醫護以罷工相諫,要求全面封關。香港的確診病例主要是從外地輸入,倘能一早俯順醫護勸諫,防疫成效理應更佳。自強、自救的防疫軟件從何而來?
來自香港人的憂患意識與一個半世紀港英教化建立的公民意識。香港是個難民社會,自強、自救的憂患基因較得天獨厚的美國、養尊處優的歐洲更為發達。遇上有人違反隔離令威脅整個社會時,則激發自動自覺的公民意識,監察舉報。兩者相輔相成,讓香港承受的疫情較其他世界都會、金融中心為輕微——倫敦有超過13,000人確診,紐約則更甚,接近七萬人。可見並非世衞、美國疾控中心等洋和尚才曉得念經。

《東方日報》

執法抗暴判囚 縱容禍港黑手
律政司怯洋懼外,政府也表現畏縮,暴潮初期竟然對暴徒跪低,發放極錯誤訊息,之後即使疾呼止暴制亂,也難補救錯失。特首林鄭月娥平亂一味依賴警方,反對派便在網絡文宣鼓吹仇警意識,連教師也像被洗腦詛咒警察死全家,年輕人簡直視警察為殺父仇人,用盡各式暴力,縱火擲彈出刀槍,警員使用適當武力自衞,隨時被指濫用武力而惹官非,還能安心執法嗎?最近社會深層次矛盾又再度成為城中熱話,各方檢討一國兩制為何荒腔走板,當然不能漏數司法姑息養奸所造成的警民對立局面。倘若警隊進退維谷,特區無險可守,反對派便可一攻而破。迷信法治,兩制遲早不治。

《明報》

抗疫減薪共渡時艱 高官議員須當表率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無論情况如何特殊,一些基本管治原則仍應堅守貫徹,至於具體技術操作,可以多些酌情變通。平情而論,特首和問責團隊相關薪酬調整,去年7月1日已自動生效,不是最近提出薪酬調整,然而「疫境加人工」的印象一旦形成,不管高官如何花唇舌說明,恐怕也很難改變公眾觀感,真正明智做法,應該是順勢而為減薪。
放眼世界,多國政府都宣布高官或議員集體減薪,與民共渡時艱。韓國次官級以上高級官員,包括總統和總理,連續4個月一律減薪30%;大馬政府則宣布,首相和所有閣員減薪兩個月;本周印度政府亦決定,總理、內閣部長及所有國會議員,從4月1日起的一年減薪30%。各地政府提出減薪,具體做法不一,若與疫情重挫經濟程度相比,高官減薪所省下來的錢,其實相當有限,最大意義在於體現「共渡時艱」的精神。

《經濟日報》

疫境加薪惹民憤 林鄭議員應齊減薪
首先,林鄭作為政治領袖,理應深明在當前經濟艱難時刻,公帑須用得其所,確保能撑企業、保就業和紓民困。此時高官加薪是離地的決定,即使是按機制,也應彈性處理。林鄭早前與問責班子雖曾捐出一個月薪金,但坊間多認為,高官薪酬及津貼一向豐厚,他們應進一步主動減薪,來彰顯願與民同甘苦。
世界多國領袖均主動作出與民眾齊捱苦日子的承擔。例如,印度總理莫迪與內閣官員由本月起減薪30%,為期一年,並將減薪的款項捐給抗疫基金;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內閣官員減薪30%四個月;菲律賓有官員自願減薪至年底;新加坡內閣官員全體減薪3個月;連遠在非洲的肯尼亞總統也自願減薪80%。

《信報》

逆境加薪觀感極差 特首應該共渡時艱
林鄭薪酬在全球各國和地區的領袖中乃第二高,僅次於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偏偏她上任以來民望低迷,處理疫情的手法又屢遭詬病,譬如未經討論倉卒拋出「禁酒令」,就算份屬決策夥伴的行政會議成員亦多人表態反對,旋即不了了之。際此病毒肆虐威脅市民健康與就業,身為特區之首,合該拿出應有的親民風範,與民同行共渡時艱,特首疫境加薪絕對悖乎常理。

《文匯報》

非常時期須打破常規 以精準施策派錢救急
救急如救火,開庫賑災惠民,關鍵要快。本港政府派錢救急一向重視公平而欠缺效率,早已備受爭議。今年財政預算案全民派錢一萬元,最快要7月才能兌現。如今打工仔飯碗不保,火燒眼眉,派錢一萬元又遠水難救近火。市民普遍希望政府盡快開庫救急,政府應從善如流,以新思維盡可能簡化程序,把救急錢早日送到基層市民手中。這才是負責任、有擔當的政府的作為。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SBC finds itself caught between a rock and hard place
HSBC is well capitalised and could well have paid the dividends. But British authorities prefer to push banks to keep their capital during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and economic downturns so as to lend to small businesses and homeowners, as well as waiving banking fees to low-income customers. Hurting investors and shareholders far away was not a significant consid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