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2.10

《蘋果日報》

李文亮因中共專權基因而死 
再看北京當權者近期的動作,包括拘捕、隔離在武漢「採訪」的律師陳秋實,加強控制官媒、記者的報道,不斷強調控制疫情有進展等,證明北京當權者沒有任何反省反思,想的仍是控制輿論、隱瞞真相,保住中共及習近平的權威,不容獨立的聲音。李文亮醫生過世前曾沉痛的說,一個健康社會不應只有一種聲音。可惜,他的願望沒法實現,更成為中國這不健康社會的犧牲者。

《東方日報》

抗疫作戰須統一 行會放風亂民心
姑勿論如何,新冠肺炎仍然處於高發期,香港稍有鬆懈便會出現社區大爆發,疫情之慘重,隨時比沙士有過之而無不及。港大專家早已警告,這場疫潮很可能到了夏天也不會消失,要在兩、三個月內打勝這場仗似乎已經不可能,所有防疫措施必須從緊從嚴,絕對不能有半點鬆懈,必要時強制執行也不為過。

《明報》

美國助華抗疫 邊幫忙邊添亂
外交部發言人呼籲美國從維護雙邊交往合作的大局出發,不要過度反應。所謂大局,就是中國有信心能夠最終戰勝病毒,令經濟與生產回復正軌。即使出現一些暫時的困難,但中國有克服困難的能力與信心,在這個時候給中國「火上澆油」,對中美兩國的互信和今後的合作,沒有好處。

《星島日報》

抗疫要團結 內鬥害港累己
近日民間凝聚的抗疫力量,已愈來愈成形,由工商界、醫護界、教育界與社會團體的行動都可以看到,這現象令人欣喜,但還須繼續擴大。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部分人出於自己的政治意圖,乘着疫情危局,掀起矛盾紛爭,藉此轉移抗疫焦點。
早前醫管局員工陣線在公院壓力最大的時候,發動五日罷工,罔顧病人安危,受到廣泛批評,終於擱置行動。但當中一些人仍不願就此收手,泛民政黨則推波助瀾,護士協會便將於周二舉行緊急會員大會,商討是否發起工業行動。可見,他們仍以抗爭為先,拒絕齊心合力抗疫。

《經濟日報》

公院口罩告急 勿重蹈沙士噩夢
市民也要盡公民責任,盡量減少外出和社交應酬,緩減口罩消耗量。本港剛發生一家親友19口打邊爐集體感染個案,相信會提高市民對打邊爐、甚至打麻將感染風險的警惕,從而減少聚集活動。
全球疫情日趨嚴峻,口罩緊張是全球性,官民須做好長期缺口罩準備,所以大家要更嚴謹地,在各個可能範圍內,提高個人及社會的衞生意識,齊心防疫,才有望更快打贏這場硬仗,盡快回復我們的正常生活。

《信報》

正常運用「兩制」可免失信於民
林鄭其實只表示從內地輸入訂購的一千七百萬個口罩,沒有講過這些口罩將會讓市民使用,遑論提供予罷工及激進抗爭分子,可是內地網民的觀感始終不爽,根本原因是國家危難當前,緊絀的物資不該外流,印證了賀一誠的判斷:再向國家問口罩供應,並非好好的事。
賀一誠受褒揚,嚴格而言不是他的抗疫表現特別出類拔萃,最破格之舉唯暫停賭場營業而已,其他措施都是正常政府的正常反應。關鍵乃在於,賀一誠懂得善用「兩制」靈活性,因此見招拆招,而他仍然堅持「一國」原則,所以沒有全面封關。林鄭呢?光看她前日公開宣示的致謝名單已可見一斑,鳴謝對象包括中央政府、廣東省政府、國家移民局、廣東省邊防、珠海邊檢人員、國家鐵路集團和國家民航局等等。不難見到,若然未經「一國」同意,香港政府不敢擅作「兩制」之主張,本已後知後覺的抗疫工作恐怕更多疏漏。

《大公報》

香港在最困難之時 中央予最堅定支持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醫療物資供應方面,為協助特區抗擊新冠肺炎,中央以及各部委、各省市,都在方方面面予以力所能及的幫助。當特區政府要加強口岸管控之時,國家移民管理局迅即停發香港旅遊簽註,包括個人遊、團隊簽註以及深圳的「一周多行」;當特區需要對所有入境人士進行強制檢疫之際,公安部以及廣東省邊防單位,在旅客離境時,安排了體溫檢測;當需要減少兩地人員往來之時,國家鐵路集團積極配合特區政府調整鐵路服務的安排,國家民航局亦協調內地航空公司大幅減少飛往香港的航班。
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支持香港抗疫措施,但其實還有更多市民不易察覺的保港政策。在內地各地封城、封市的同時,香港的食物供應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據廣東省疫情防控發布會透露,當地已經開足馬力,果菜奶蛋糧油以及活豬供應,源源不絕,確保香港市民日常消費的穩定。廣西方面,同樣強調在積極支援武漢抗疫的同時,不會影響輸港蔬菜的供應。正是在這些措施之下,香港儘管遭受疫症肆虐,但大多數市民的日常生活依然得到全面的保障。

《文匯報》

政府宣傳減傳播機會 市民自律盡防疫義務
港人對氣溶膠傳播其實並不陌生。2003年沙士期間,淘大花園大量住戶受感染,就是因U型去水渠乾涸致隔氣失效,含病毒的水霧化後,透過抽氣扇發生氣溶膠傳播,屬特定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例子。至於日常生活的打邊爐、焗桑拿會否容易傳播,專家仍存不同看法。有醫生認為若打邊爐的共餐者攜帶病毒,可能令在場人士吸入而染疫,因此呼籲有呼吸道徵狀人士不要打邊爐。而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等專家則認為氣溶膠傳播只會在臨床範圍的特定情下產生,例如插喉、抽痰和使用呼吸機,才有機會出現病毒黏附霧化粒子的傳播。但無論如何,任何形式的聚餐都屬於緊密接觸,本身就會增加傳染病群體爆發的風險,在疫情時期應盡量避免;同時氣溶膠傳播不等同空氣傳播,市民大眾只要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毋須過分恐慌。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ealth crisis demands more of Lam than months of social unrest
Lam(Cheng Yuet-ngor), a veteran administrative officer, is known for her troubleshooting skills and broad knowledge of the machinery of government. But she should realise that the war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is a political challenge on a whole new level. Experience has shown that managing public sentiment amid an epidemic is as important as curbing the health threat. Rallying the city’s residents behind her at this juncture is crucial. The last thing Lam wants is for Hongkongers to feel their lives are not her top pri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