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11.5

《蘋果日報》

繁榮穩定成空談 中共治港無長策
中共對此困局心知肚明,但中共也無解困良策。國安法鎮壓了反抗,若繼續以嚴刑峻法壓服港人,則將永遠喪失與香港人和解的機會,若放低身段與港人和解,又擔心局勢再度失控。另一方面,林鄭月娥已成中共負資產,留她一日,對中共損害益深,但棄一卒容易,補一卒難,放眼官場內外,靠得住的人不多,能用命的更少。林鄭成香港毒瘤,切之失血,不切則傷及性命。如此局面,進也難退更難,惟有觀望再作道理。

《東方日報》

美式民主亂象多 誰主白宮皆難挽
可以看見,美國遏華一大手段是利用台灣圍堵中國。特朗普上任後已打破許多慣例,包括自中美建交、美台斷交數十年以來,首次直接與台灣的總統通電話;而對台軍售更是常態化,選舉同日又對台售出4架「海上衞士」無人機,價值6億美元。特朗普早就說過,其營商生涯一大法則就是火中取栗,市場愈糟糕,牟利機會愈多,一個穩定的市場,是沒有賺大錢的機會的。一節見則百節知,為了延續美國利益,沒有一個美國總統安於天下太平,必然無風起浪,以華制華正好起了亂中取利的作用。要是特朗普連任後與台灣建交,直接觸碰中國紅線,兩岸爆發戰爭勢必一語成讖。即使拜登上台,取態較理智,但利用台灣攪局一樣不會放鬆,中國如何應對?

《明報》

大選爭議陰霾籠罩 考驗美國民主韌度
上次美國大選引發憲制危機,已是1876年的事,當時美國內戰結束不久,兩黨就20張選舉人票誰屬激烈爭拗,無法透過既有機制解決,最終兩黨達成政治交易,勉強化解危機。今屆大選會否走到這一步,現在言之尚早,如果兩強任何一方輸打贏要,堅拒妥協,無人知道局勢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小布殊時代的司法部長穆凱西,與奧巴馬的司法部長霍爾德,最近破天荒聯署發表文章,表達對當前局勢的憂慮。兩人強調候選人不能輸打贏要,更不可以煽動暴力,以制度外的手段去達到政治目的,將對社會構成深遠傷害,即使打官司也要合理合度,真有問題需要入稟是一回事,有系統發動官司戰破壞選舉制度正常運作又是另一回事。穆凱西和霍爾德強調,他們很多觀點南轅北轍,可是仍可和而不同,希望各方以大局為重。倘若有人為求勝利不擇手段,將二人的忠告拋諸腦後,美國恐有大麻煩。

《大公報》

美式民主貽笑天下 雙重標準自欺欺人
具體分析,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主要來自“鐵鏽帶”及農業州的所 謂“老白男”,“鐵鏽帶”是指東北部傳統工業衰退的地區,“老白男”是指老年白人男性。而拜登的粉絲主要來自城市及高學歷者。包括得克薩斯州及賓州在內的幾個所謂“搖擺州”,這幾個州成為誰主白宮的決定性因素。反觀紐約及高科技发達的加利福尼亞州,在選舉中變得無關緊要。如果今次“鐵鏽帶”又贏了“矽谷帶”,這是代表歷史進步還是歷史退步,已是不言而喻。

《文匯報》

分享中國機遇 踐行大國擔當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日趨錯綜複雜。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懸而未決,有意見認為,未來不論誰主白宮,美國對華的圍堵戰略政策還會延續。但必須指出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遭遇過很多外部風險衝擊,最終都能化險為夷,把辦好自己的事作為發展的立足點。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An urgent review of laws warranted after arrest of TV journalist
Journalists’ first obligation to the truth makes reporting in the public interest a legitimate reason to access information. Regrettably, many search tools commonly used by the media under the law do not recognise news reporting as a legitimate purpose, making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vulnerable to legal liability. The anomaly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otection of press freedom under the Basic Law and must be speedily addr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