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
廢掉獨立司法權香港還剩甚麼
更重要的是,法官們的決定表明香港的法院仍然獨立,不必為了政治或社會形勢而配合行政機關,不用迎合政治風向,而是繼續依據普通法原則及法律條文內容審理案件。自「逆權運動」爆發及不斷升溫以來,政府及警察已不斷破壞香港原來的體制與規範,濫用權力,令市民對政治體制與秩序信心大失。要是連法院也成為行政機關的工具,為了配合「止暴制亂」而在法律原則上讓步,市民及國際社會對香港憲制架構僅餘的信心將登時瓦解,香港的司法制度將會變得跟內地一樣「只為政府服務」。而當市民不再相信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審訊,街頭的反抗只有更激烈。這怎不是在為香港添煩添亂?
《東方日報》
人權法案插一刀 港澳淪為角力場
誠然,表面上該法案最惡毒之處,是香港每年都要通過美國審查才能獲得特殊關稅地位,美國更可以隨時羅織罪名制裁中港官員,猶如將利刀懸在頭上,製造寒蟬效應。但實際上這條法案的威力並非這麼大,須知香港是否獲得美國特殊關稅地位並非人權法案管轄,香港的經貿地位也不是美國單方面施予,而是同時獲得《基本法》賦予和保障。而且,香港是美國第九大商品出口地區,也是美國全球最大的貿易順差地區,美國在香港每年賺取逾三百億美元,更有逾一千三百間美資公司在香港營運。明乎此,美國會不惜損害自己利益而取消香港的特別關稅待遇嗎?
《明報》
港成中美角力戰場 惡鬥之下豈有完卵
當然,就像1990年代美國逐年審視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一樣,《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每年審視香港狀况,確認美國視香港為單獨關稅區的安排,無可避免會增添外資在港所面對的變數,長遠有可能令一些外資放棄以香港作為根據地,然而諷刺的是,不少看好內地長遠前景的外商,大有可能直接跑到上海、深圳又或大灣區。中方對《法案》反應強烈,並不是因為《法案》無比厲害令北京叫痛,而是不滿美方公然干涉內政侵犯主權。中美貿易戰對兩國經濟構成不少壓力,然而北京面對白宮一再加徵關稅,在核心利益問題上仍然寸步不讓,很難想像北京會因為《法案》而「跪低」。
《星島日報》
美增「武器」制華 把港人當炮灰
美國政客為了利用香港亂局打擊中國,刻意美化所謂「反修例抗爭」,描繪為和平示威受壓制,藉此片面假象推動和通過這法案,對這五個多月來的嚴重暴力破壞行為視而不見,或者見而不提。然後再以法案對「抗爭」推波助瀾,進而威脅北京,作為牽制對手的一張王牌。這與美國在其他「敵對」國家推動「顏色革命」的模式極為相似。
《經濟日報》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港慘成磨心
至於對香港經濟包括金融的衝擊,該法案是在頭上懸刀,實際影響視乎兩方面。其一,華府會否真的動刀、如何動刀。該法案要求華府每年就香港自治狀況提交報告,是否撤銷承認香港特別關稅區待遇、是否制裁「侵犯香港人權」的個別人士等,權力在美國總統。故中美關係若好,處理可以是做做模樣,關係差則可酌情行事,畢竟還要顧及美企在港利益。其二,美國盟友尤其歐盟會否仿效立法,令衝擊倍數急增。
《信報》
中美貿協夜長夢多 市場須防樂極生悲
聯儲局十月底第三度減息後,按兵不動意向鮮明,基於情境跟先前不同,市場目前最大的風險不在特朗普故伎重施,利用貿易戰升溫迫使聯儲局減息,而是投資者對中美於年底前能簽訂首階段貿易協議期望過高,資產價格對好消息早已反映得七七八八,而夜長必然夢多,若市場憧憬一下子落空,調整勢頭必然兇猛。在這場歷時已逾一年半的貿易戰中,談談打打、臨門破局可謂屢見不鮮,市場須要提防樂極生悲,從來不是危言聳聽。
《大公報》
挾洋自重、叛國禍港的鐵證
延續了五個多月的黑色暴亂與修例本身完全無關,而是一場旨在顛覆香港特區政府、奪取管治權的顏色革命。黑衣人也並非“和平示威者”,而是從穿著打扮到行事作風都近乎恐怖分子的暴徒。這些人窮兇極惡,無法無天,以謀殺、破壞、迫使別人噤聲為樂事。他們也並不諱言最終目的就是“攬炒”,即徹底破壞香港的經濟繁榮與法治安寧。沒完沒了的暴亂蹂躪之下,香港淪為一片廢墟。黎智英更是公開宣稱“為美國而戰”,香港是“中美冷戰的第一戰場”,“年輕人準備去死”。那些自以為“為香港付出”、被捧為“英雄”或“義士”的黑衣暴徒,其實是為人作嫁的炮灰及犧牲品。
《文匯報》
中央堅決反制外力干預 止暴制亂大勢已成
越來越多香港市民充分認識到,《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不利香港,美國、西方的干預,不可能給香港帶來真正的人權、民主,只會把香港變成另一個烏克蘭、敘利亞、利比亞,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已經成為香港的最大民意。「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有中央作為最堅強後盾,港人對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充滿信心,美國的威脅施壓嚇不到、壓不垮包括港人在內的14億中國人民,任何企圖搞亂香港、損害中國良好發展局面、阻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圖謀和行徑都注定失敗。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City has enough on its hands without a constitutional crisis
As the court made clear in its ruling, judges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apply the law without being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It is vital that the city’s judges continue to rule independently and are not swayed by pressure from any quarter. Their ability to do so lies at the heart of Hong Kong’s separate legal system and rule of law. The mask ban has proved to be ineffective. As the court said, it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achieved its aims. Hong Kong has urgent problems to tackle. A constitutional crisis over the mask ban must be avoi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