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11.17

《蘋果日報》

特朗普刀刀見骨vs拜登鈍刀割肉
當然,對中共採取強硬政策已成美國主流。《香港民主與人權法案》、《香港自治法案》獲美國國會極速及高票通過,顯示港人抗爭贏得了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堅定支持。因此,有不少人認定,即使拜登入主白宮會重返多個國際組織和協定,也不會逆轉對華政策,在中國人權、香港、南海等問題上會延續特朗普的強硬路線,更可能與其他民主國家有更好的協調,強化遏制中國的網絡,以鈍刀割肉形式對付中共。

《東方日報》

三無大廈奪命火 百無政府種禍多
特區政府小事辦不好,大事做不到,回歸23年一事無成,反而種下種種禍根。政治崩壞,法治淪亡,搞個修訂逃犯例又弄出翻天覆地的黑暴潮。幾乎任何基建項目在他們手中,都落得超支延誤。民生事務乏善可陳,怨聲載道。經濟一池死水,抗疫不力,財赤日益嚴重。過去相對經濟環境較好的時候,政府寧願倒錢落海,為大白象基建填氹,忽略地區民生,三無大廈及少數族裔等問題放手不理,終讓都市炸彈逐一爆炸。如今政府陷入財赤困境,自身難保,更加多藉口推卸,更難期望會改善問題。再加上未來議會變成「一言堂」,建制派事事逢迎,失去監察政府功能,三無大廈恐怕翻身無望。

《明報》

抗疫半吊子 香港難脫困
當局聲稱已有近萬場所參與「安心出行」計劃,讓市民自願掃描二維碼記下出入資料,可是這些場所大都是政府公共場所,除了酒吧等最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很多私人場所和行業並未積極響應;當局宣傳不足,與私人機構合作亦不夠緊密,令計劃成效大打折扣。政府4個社區檢測中心周末投入服務,場面混亂,不少人誤會做了檢測就可免檢疫赴內地,同樣突顯政府公關工作不到位。抗疫需要上下一心,各界應該拋開政治分歧,配合防疫措施,政府亦有責任加強宣傳推廣,向公眾清晰解說,否則只會令抗疫工作事倍功半,經濟民生難以復常。

《文匯報》

加強執法檢控 消除舊樓安全隱患
1996年,佐敦嘉利大廈五級大火,造成41死80傷 ,全港震驚,已揭露舊式商住樓宇的防火標準過時與市民防火意識不足的問題,事後政府修訂消防條例。按修訂後的消防條例,大廈收到屋宇署的消防安全指示後,一般要一年內完成工程,但可向屋宇署申請延期;若業主未能在合理時間內遵辦消防指示,又未能提出充分理據支持延期的申請,消防處和屋宇署在法律上有責任採取行動,一經定罪可罰款25,000元等。如今再發生火災慘劇,血的教訓反映,政府必須嚴格執法,對於漠視消防安全的業主和商舖經營者要依法檢控,以法治阻嚇力確保市民生命安全。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Deadly Hong Kong blaze calls for long-needed action
They face high rents and call themselves clubs to get around the need for a restaurant licence and fire safety measures, not to mention liquor laws and anti-pandemic rules such as social distancing. If the authorities were to clamp down without offering a solution to their problems they would just go “underground”. Indeed, red tape, even with efforts to streamline it, can stifle such diversity of the restaurant trade.
There needs to be a balance between public safety and allowing small businesses to flourish with clear regulations and efficient enforc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