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10.28

《蘋果日報》

港警將成「佛地魔」般的怪物
最令人擔心的是,政府刻意偏袒大有可能令防暴警、「速龍」們在行動時肆無忌憚使用過度武力,亂射催淚彈、胡椒噴霧、水炮的情況將成新常態,因為在沒有身份記認連名字也不准提的情況下,市民根本難以追究警察的暴行。這樣下來,市民在街頭、在警署、在拘留所被暴打的情況只有越來越多,警民之間的敵對仇恨只會不斷上升,當前亂局肯定更難收拾。

《東方日報》

過渡屋不能止咳 治痼疾須增供應
很明顯,單靠過渡房屋不足以疏導問題,港府不設法加快公屋供應,問題只會不斷惡化。情況就如久咳不愈的病人,只給他兩片喉糖,根本不可能止咳。要醫治房屋痼疾,必須對症下藥,很可惜,房委會預料明年公屋建設量跌至六千一百伙,即使後年供應量有所回升,仍與長遠房策定下每年三萬多伙的目標相差極大。人們不明白的是,港府明明有很多空置官地丟空養蚊,大埔富善邨附近就有一塊官地丟空二十年,如用來興建公屋,起碼可提供數千單位。有社福機構要求港府定下官地丟空年期上限,到期必須檢討用途,偏偏港府置若罔聞,房屋死結無法可解,何足為奇。

《明報》

深圳重錘遏抑地價 香港檢討有何可為
撇開深圳毋須依賴賣地收入支撐財政支出,以及制度靈活性的角度,深圳市政府坐言起行,在承諾明年建屋量的同時,立即動工興建13個項目,而且在法例賦予的權力範圍,對賣地加入必須興建廉價房和廉租房的條款,將行政權力用足用好,這些都是香港特區政府可以做而沒有做的。深圳市還將建屋目標中的公房與私房比例,定在六對一的比例,並且雷厲風行去實現目標,講究的是政府的魄力與施政能力。

《星島日報》

激情代價高 抱憾有誰憐
法國社會學家勒龐在其經典著作《群眾心理研究》中,對此種心理有深刻分析:「這群體固然是犯罪群體,然而也常常是英雄主義的群體。正因是群體,而不是孤立的人,會不顧一切地赴死犯難,為了一種教義或觀念……而赴湯蹈火。」許多走到暴力衝突最前線的同學,正是抱着這非理性的「慷慨就義」英雄感,卻沒有認真思索這樣做可達到甚麼目的,能否達到,會為自己和社會帶來甚麼後果。他們就如勒龐所言「進入了一種迷幻狀態」,而且愈陷愈深。

《經濟日報》

負利率救全球? 明年經濟有憂
金融海嘯的經驗證明量寬與負利率等貨幣政策,能急救流動性緊縮的危機,但在刺激經濟增長上,功效卻有限,否則日本與歐盟經濟早已脫離泥淖,而非持續疲弱。再加上,其實不少央行如日歐等仍在行負利率政策,之前巨額量寬亦未大量收回,環球市場實仍水浸,今明兩年再鬆銀根的藥效恐不如前。

《信報》

讓區選正常舉行 助民意確切反映
近五個月的動盪使人明白到,有規有矩的正常生活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既然區議會選舉是彰顯制度的契機,藉此可以重新整固官民之間的信任,大家必須想方設法杜絕不正常的輕舉妄動破壞選舉。若說香港要透過對話覓出路,區選何嘗不是一次變相的大型對話會?只要一切能夠正常運作,讓投票結果確切地反映民意,政府可據此而調整施政方針,從而有效地撥亂反正。

《大公報》

黎智英叛國禍港的自供狀
對反中亂港集團而言,“勇武”與“和理非”都是手段,不同時期有不同側重點。前一段時間,黎智英及旗下傳媒一再美化暴力,黎智英更聲言“年輕人準備去死”,火上添油,企圖對特區政府及中央施加更大壓力。然而,暴力非但達不到目的,反而引起民意反彈,暴力之火更產出“溢出效應”,連西方國家也中招,策略調整已是無可避免。無論是彭斯演講,還是美國政客對黎智英的耳提面命,都關註到香港暴力示威失控的問題,都強調甘地及馬丁路德的“非暴力抗爭”。身為奴才的黎智英敢不服從,並勒令嘍羅們學習領會嗎?

《文匯報》

禁制「起底」彌補法律空白 關鍵要加強執法
今次申請禁制令是基於守護公眾利益,原告是律政司司長及警務處處長,前者守護公眾利益,而後者代表警隊,因此禁制令絕不是針對普羅市民。至於有聲音認為,禁制令涵蓋範圍過大,令社會瀰漫「白色恐怖」。相關說法完全無視近月黑色暴力猖獗,甚至是顛倒黑白、混淆視聽。事實上禁制令對市民合法正常使用網絡沒有任何影響,律政司亦強調禁制令並非針對傳媒工作,傳媒工作者可一如以往報道。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The challenges of selling mock meat to China
The industry is not new to China, but science means there have been innovations that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taste. That does not necessarily also mean healthier products, nor ones that are less expensive. But in a world with a fast-growing population and rising appetite for meat, with Asia and Africa the biggest growth areas, governments have to look to sustainability. Encouraging and welcoming competition and promoting plant-based meat alternatives makes good 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