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團結基金欠不同聲音

【社會議題/謝曦】這兩天,多份報章均傳出將要清場消息,只是日期未定。但儘管清場時間未能確定,政府與學生的對話之門,幾乎是關上了,而且政府本來承諾構建一個多方平台共商政事,也應會無疾而終。本來,一個包括各界別及不同階層利益的人的平台,確是有可能解開今天的困局。正在此時,前任特首董建華日前成立了一個「團結香港基金會」,希望發揮類似功能,但觀乎其成員名單,卻又是舊瓶新酒,讓人失望。

成立這個基金會,也許是董建華個人良好願望,以為一個涵蓋不同界別人士的組織,便可以收集各方意見,解決當前香港困局。然而,董先生也許忽略了,香港目前的困局,正是不同界別中的既得利益者所造成的。因此,要聽取意見的,不僅包括不同界別,還應有不同界別裡的不同聲音。譬如,社福政策上,不應只邀請主張新自由主義、相信市場那隻無形的手依然運作暢順的雷鼎鳴教授加入,也應同樣邀請支持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黃洪教授。雖然二人同是教授,也同樣關心政治經濟政策與民生的關係,但熟知二人的都知道,二人在全民退保政策上的意見是南轅北轍,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否,是香港今天典型的深層次矛盾。近年立法會議員的「拉布」行動,也是沖著特區政府遲遲不具體落實全民退保而來。

事實上,縱觀整個基金會名單,大部分都是今天香港問題的製造者,也可以說是社會上的既得利益者。試試想,要一些既得利益者去替一些惶恐不安的年輕一代著想,替他們舖路,甚至犧牲本身利益,何其困難。因此,如果董建華真的有心解決香港問題,不希望基金會成為一個「造王團隊」,毫無疑問需要吸納不同聲音,而不僅僅是不同界別而已。

團結香港基金會目的是滙聚思維及智慧,卻欠缺不同聲音。(勞敏儀攝)
團結香港基金會目的是滙聚思維及智慧為政府出謀獻策,卻欠缺不同聲音。(勞敏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