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專欄

國考降溫

【北京觀察/李春】北京大風降溫,出現奇寒,白天最高溫度只有零下攝氏一度,大風呼呼,霧霾倒是給颳沒了,但人也沒法上街了。人人都在調侃,問穿幾條秋褲。

除了議論天之降溫,還有一個降溫也在熱烈議論中,那是「國考」的降溫。「國考」就是中國年度的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考試,其錄用筆試星期日舉行。「國考」的另一層意思,是「中國第一考」,意謂其熱和其難。

這回議論「國考」,議論的是其降溫,而且是大幅降溫。今次「國考」,招考人數刷新歷史新高,但是報名人數和平均競爭比都創下新低。共有一百四十萬人報考通過資格審查,比去年少十一萬多,最後還有人筆試時「溜號」,剩下九十萬人參加,創下五年來最低。

人們議的,是「國考」因何降溫。由官媒透過政府官員言論的意思,是說有客觀原因,包括職位的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更加注重報名的誠信機制建設,報名紀律更嚴格。所以說這次是去了水份的考試,降溫是好事。

但民間的議論,還是認為降溫主要源於降溫。更進一步說,是這兩年當局的清吏治、反腐敗,有八項規定之類的權力約束日多,公務員職位和待遇「含金量」大降,吸引力自然大減。

官民之間,於「國考」降溫因由有些爭議,其實無論是官說還是民解,到最後解說出來的都是降溫利好。其好,一在有利那些有雄心、有抱負的人,透過考試,進入公務員隊伍,真正去「為人民服務」。

其好之二,在於擋住那些原來想透過「國考」,混進公務員隊伍,去混日子、謀貪腐的人。

但是,「國考」降溫,不等於中國的吏治就清明了,政府建設,終歸還得靠制度變革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