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反抗文學在台港

七月中舉行的《香港書展》,我在開幕當天上午就趕到現場,不是要搶著到書叢中看新書,而是跑去聽首位論壇的主講嘉賓廖偉棠的演講。

二十歲出頭從廣州到港的廖偉棠今年還沒有四十,卻早已與香港和台灣兩地的文學和社會發展融為一體。他這次以「反抗時代的港台文學」為題,開宗明義,便暢論兩地同處全球化以及來自北方後極權時代政經壓力的兩重陰霾下,社會同樣陷入激盪的氛圍和反思,作為文學人,都須要以更清醒的態度去面對時代主流,才能進入時代,以真相、而非立場為旨,進行文學所應該有的反抗。

反抗,在文學發展史上一直都是重要的存在,法國思想家卡繆所說,「我反抗,故我存在」,香港自第二波本土主義思潮澎湃,辛其氏、李維宜和廖偉棠等是香港反抗文學的代表,至於台灣這傳統更早孕育,鴻鴻、吳音寧還有高翊鋒,更是近兩年來的代表作家。

今年《香港書展》選出的年度作家董啟章,近四年來也開始以本土的公共參與包括保育運動和政治運動元素為內容主軸,朝向「反抗文學」發展,首位獲邀演講的廖偉棠則以「反抗時代」為講題,作為主辦單位的政府資助機構貿易發展局,毫不避嫌,皆因看重的,是市場。

從文學看社會,也從書展主題看社會發展,雖不中不遠矣。

《香港心》反抗文學在台港╱陳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