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屆特區區議會選舉2015年11月22日正式投票日。這是後雨傘運動、後政改時期的首次全港性大型選舉,而且18區458個議席,除了保留27個鄉事委員會主席的當然議席外,委任議席全面取消,而431個民選議席中,也只有68個自動當選,使是次結果極具象徵性意義。
有指兩傘運動後,社會的民主氛圍更濃,加上政改表決時建制派「甩轆」,建制派候選人將備受選民唾棄。
但另有意見指泛民在兩役中的表現既引起珍惜穩定的市民不滿,又受到包括傘兵的年輕族群及激進民主支持者的狙擊,兩面受敵,將會面對慘敗。
各有解釋。這次區議會選舉,即使常理以地區性議題為主,但回顧2003年底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敗,顯示地區選舉,某程度上也能折射出選民的政治態度。
扣除自動當選的選區議席,867名候選人競逐363個議席,其中包括17名立法會議員。這次區選關乎各黨派明年立法會選舉超級區議會議席的部署,綜合種種因素,戰況應相當激烈。但是這次區選過程社會幾近全無選舉氣氛,街頭淡靜,標語橫匾疏落,偶爾看到候選人積極散發宣傳單張,路人卻只給予冷冰冰我行我素的回應。
建制派人士指,這顯示市民對政治議題都感到Fed Up了,社會都在休生養息,但民主派人士卻批評,這正是建制派的策略:冷卻社會選舉氣氛,降低投票率,讓建制派透過組織動員、牢牢掌握風雨不改的鐵票部隊,佔盡優勢。
泛民方面認為,鉛水事件、TSA教育問題,都成為全城關注的重要議題,雖然建制派和泛民立場幾近一致,都向政府發箭,但「一隻手掌拍不響」,當建制派候選人都隱型了,泛民狐伶伶的在街上即使高聲疾呼,市民也罕有會關注,讓主力依靠宣傳、建立形象的民主派候選人,在冷清的選舉氣氛下,更難於喚起選民的支持。
在政治博弈過程,所謂「搖旗吶喊的攻城往往容易被破解,夜潛無聲的偷襲反而更易得手」,這次選舉,是否會應驗?
綜合而言,這次選舉有幾個亮點:
- 出現過去罕有的鎅票情況。鎅票,即是故意在泛民與建制對壘之際,再出現一位與泛民選票重疊的候選人,以區議會選舉上落100票足以定輸贏的戰局,這是很具殺傷力的策略。像時任超級區議員產生的立法會議員民協主席馮檢基,在深水埗麗閣區出選,本來已面對建制候選人,卻再降落前民協副主席黃仲祺,使馮檢基的選情非常告急。
- 出現大包圍現象。各黨派於明年立法會選舉超級區議會議席的部署,最受矚目,其中屯門樂翠選區出現全港最多6名候選人,被包圍的,正是泛民的超級區議員何俊仁,他要面對建制派之餘,還有激進民主派的鄭松泰,絕大機會雙雙落選。
- 葵青區議會的變化。葵青區一直是民主派聖地,以選舉前一屆席位分配,若扣除委任議席,泛民已是多數,但政圈傳言建制是次將全力撼動該區現有勢力,甚至街工的梁耀忠要面對年輕的陳應萬聯,會獲得強力動員支持,戰果備受關注。
- 傘兵強力攻伐。2014年下旬雨傘運動後出現60幾個傘友團體,其中除了「青年新政」清晰標榜以參政為旨之外,其他像「北區動源」、「高登勢力」、「我們是未來」、「拾‧念」及「本土民主前線」,也派員參與。由於他們一般都欠缺長期的社區服務經驗,他們在是次選舉能否勝出,也是檢視社會理念的重要指標之一。
- 特區政府配合狂搞活動,給予市民甜頭,有利建制派。港府選前10天左右推出被視為「家是香港」與「築福香港」延續版的「欣賞香港」運動,預告低收入家庭免費游海洋公園,特殊學校學生則遊迪士尼獎勵計劃等10項派糖措施,擺明是雨傘運動及後政改爭奪人心的招數,另外禮賓府迎接100多位長者,司局長們載歌載舞,戮力演出,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又陪同基層兒童乘坐飛機,遨遊南中國海。林林種種的活動,正不斷深化建制派的基層網絡鐵票。
選舉結果:
在312萬合資格選民中,共有146.8萬人投票,投票率為47%;打破2003年區選的44.1%,創下 兩項歷史新高。18區當中,投票率最高的地區,分別為荃灣區,投票率達50.88%,南區50.53%及深水埗50.2%。資料顯示,1999年以後的4次區選的投票率和總投票人數,分別為1999年的35.82%和約81萬人、2003年的44.1%和約106萬 人、2007年的38.83%和約114萬人,以及2011年的41.49%和約120萬人。而今年的為歷屆最高。
選民年齡分佈表:
年 齡
|
人 數(約)
|
佔百分比
|
18-30
|
62萬
|
16.7
|
31-40
|
52萬
|
14.1
|
41-50
|
63萬
|
17.1
|
51-60
|
85萬
|
23.1
|
61及以上
|
106萬
|
28.8
|
年 份
|
投票率
|
2003
|
44.1
|
2007
|
38.8
|
2011
|
41.5
|
2015
|
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