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趙漢榮 (Ringo H.W. Chiu)
主題:港美兩地新聞攝影工作經驗分享
主持:林逸超
日期:2016年10月25日
趙漢榮是一名美籍華裔的資深新聞攝影記者,他在香港長大,中學畢業後於1990年初進入《快報》暗房工作,同年加入《星島日報》,後成為《星島》首席攝影記者,並於1994年獲得珠海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的學士學位。他在1995年底攜妻子赴美求學,就讀於洛杉磯加州大學北嶺分校,畢業後在《洛杉磯時報》任攝影記者至今,現亦為《洛杉磯商業周刊》首席攝影記者,同時作為自由攝影師為美聯社、新華社、法新社等機構拍攝新聞圖片,作品多次獲得海內外重要獎項。
加入星島集團
趙漢榮1990年9月加入《星島日報》,當年原職於《南華早報》的朱明海任《星島日報》攝影部主管,招攬已在《快報》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趙漢榮等人組建優秀的攝影記者隊伍。
夫妻二人遠赴加州求學
趙漢榮任職於《星島日報》期間,以半工讀方式取得珠海書院新聞專業學士學位,但仍希望獲得更專業的新聞攝影學位,加之在《星島》升職太快,25歲就已成為首席攝影記者,一方面因工作性質改變、無法滿足自己對於外出攝影採訪的熱愛而心有不甘,另一方面則見到內地的新聞攝影師受大學四年專業訓練,擔心自己在香港回歸後無法保持競爭優勢,所以負笈加州求學,以便獲得鍛煉。
再獲賞識 空間待遇大不同
趙漢榮抱著謙遜的心態,想在美國從頭開始學習,但加州大學北嶺分校的教授見他已有一定資歷,專門為他開設一門新聞攝影與設計的課程,以幫助他更好地適應在美國傳媒界的工作。入讀三年後,趙漢榮有幸成為《洛杉磯時報》的實習記者,有機會與主流媒體的頂級攝影師共事,重新審視自己的水平,努力向他們看齊。
他最終得以留下,發現當地傳統紙媒的競爭並不十分激烈,記者不像在香港那樣受到不必要的壓力。香港報行對新聞素材的要求是「人有我有」,而美國業界則理解記者苦衷,提倡新穎別緻,盡量避免重複。
待遇方面也不同,香港攝影記者的薪金水平較落後,而在美國,有外派任務的攝影記者與坐辦公室的編輯相比工資更高,這種資源配置支撐著有經驗的記者,讓他們即使六十歲也勇於奮戰在採訪前線,同時他們也更受尊重,社會對資深記者的肯定能鼓勵後輩奮發向上,帶動行業進步。
發揮固有創意優勢 從模仿與交流中獲益
趙漢榮認為,香港人從事傳媒業的客觀優越條件在於長時間接觸東西方文化,因此思考速度快,並且創意十足,觀察事物的角度較為新穎獨特,所以他拍出來的照片能受到美國編輯青睞。同時記者在主觀上也應敢於嘗試,在觀察和模仿方面下苦功,掌握知識遷移的能力,便能樹立特有的風格。此外,美國傳媒工作者樂於利用較為充裕的業餘時間互相切磋、交流學習,創造出良性競爭的氛圍,這也對香港記者有借鑒意義。
常備不懈 把握時機
趙漢榮與大家分享他引以為豪的兩次攝影經歷。一次是當年在香港,他約那時還是女朋友的妻子吃飯,突然聽到爆炸聲,雖然當天不是工作時間,但正因為相機時刻不離身,他才能立即趕往現場,按下快門,拍到從火場中逃出的女人,這張照片為他贏得第一個新聞攝影獎項。另一次是前幾年碧咸在洛杉磯退役時的球賽,當時數十支長槍短炮已對準碧咸,但趙漢榮幸運地佔據了有利的位置,因此他迅速把握住時機,完美地捕捉到一家四口在同一景框中的神態。
與時俱進 傳媒必有可為
趙漢榮相信新聞攝影行業將會式微,但不會被淘汰,因為雖然進步的科技會對從業者造成影響,但學生們亦能藉著資訊的流通,用更專業的知識和技術來裝備自己,在新時代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趙漢榮作品: